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推陈出新,初中语文教学急切地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对话”等新颖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革新之路搭建了一条更为通畅的信息高速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就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做详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化;改进;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是进一步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来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弥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单调的缺点,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术支持,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得显著提高,进而达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
要想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的具体内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牵引下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问题,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既定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适当地设计与运用图文,既不能让过多的图文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注意图文呈现的时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问题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课上,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一幅丑陋的人性图片,一张阴阳脸,一面是帅气、阳光的造型,一面是丑陋、阴暗的造型。这样图片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许多学生的心中也悄悄地打上了一个问号:“为什么要出示这样一张图片?”。这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去文中找一找有什么是与这张图片相似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文章围绕着“于勒”写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情?前后有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我”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我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去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感染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情景交融”是学生学习和感悟语文的秘籍之一。只有让学生的情与文中的景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要想实现这一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音乐、美术这些与文学相通的艺术形式来创设极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和美术等的感染和调动下,勾起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从而能够移情入境,在阅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感染情境。课上,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我的祖国》这首歌曲,通过歌曲来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然后,我让学生对比《我的祖国》的歌词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比如意象、情绪的转折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诗歌与歌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学生在分析诗歌时发现第一、二节作者的情感是悲哀低沉的,第三、四节的情感时欣喜高昂的,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相似。
于是,我让学生参照歌曲的旋律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悲哀低沉的情绪声调要轻柔、缓慢,欣喜高昂的清晰则要用欢快、嘹亮、坚定的声音读出来,促使学生将音乐的情感转移到了诗歌中,从而激情饱满地朗读了这首诗歌。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之中,信息广袤的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便利的技术手段,因此,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和整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正和补充,针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疑,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在学习《枣儿》这篇话剧时,我就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前,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搜集话剧的资料介绍,了解话剧的语言、形象、戏剧冲突等特点,并将搜集到的文字介绍、图片等资料整理成一篇汇报演讲稿。然后,自学课文,根据话剧的特点排练一出话剧小品。课上,我让各小组将预学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和交流。各小组代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预学成果,并结合课件讲解了话剧的特点,以及自己对本文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借助便利的网络开展了自主探究,促使学生的整理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获得了全面发展和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远远不是会背几篇课文,会做几道习题能够达到的,还需要学生不断地拓展阅读范围,积累知识储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下,通过信息技术搜集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智取生辰纲》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片段,如果只单单学习这一片段,学生对文中人物“杨志”、“晁盖”、“吴用”等的形象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对此,我从整体角度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及故事梗概等内容的介绍,并将涉及到“杨志”这一关键人物的故事篇章如《杨志卖刀》、《双夺宝珠寺》等内容整理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这样,通过将多篇故事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促使学生对“杨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分析故事的内涵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和全面。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促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拓展,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总而言之,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很鲜明的一个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不足造成的教学枯燥和单调缺点,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好也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契合点,并积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的制作技术,从而让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用,助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国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
[2]金春玉.运用信息手段提高学习兴趣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