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高效预习方法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吴进军
[导读]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在初中考试当中占有重要的分值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在初中考试当中占有重要的分值,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但是当前来看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源于部分学生在语文课程当中思维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步伐。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高效的预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课前预习
        近几年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深入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中,上课前的自主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自主预习能够使语文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预习的策略
        从目前来看语文的课前预习贯彻还不彻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不愿意提前预习;有的学生虽然也进行课前预习,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知道怎样去预习,导致预习没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又不能省略,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传授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盲目的去预习。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方法,才能够提高预习的质量,达到高效预习的目标。例如,在我们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预习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可以概括为“圈”“点”“画”“评”。首先是“圈”,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学生都已经拥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在通篇预习的时候,可以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圈出来。这样在老师课堂讲解时,可以有重点地去听,有助于加深理解。其次是“点”,每篇文章都有其精彩的语句,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吸引眼球的部分点出来,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刻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再次是“画”,课文中往往存在着中心句或者一些可以称之为本篇精髓的语句,在预习时要将其画出来,有助于理解作者运用这些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最后是“评”,在预习结束后,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能加深印象,让预习更有效。
        二、布置预习任务
        对于在预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盲目的去预习,或者一些学生干脆不去预习,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课程开始时,可以进行提问,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去提前预习,有助于课堂预习自主性的养成。不仅如此,布置预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把握一定的度和量,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不要让学生觉得太繁太难,要根据课本内容选择较容易理解的去布置。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去预习。例如在学习课文《济南的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之前,上网查询一些关于济南春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去布置预习任务。课前预习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找出能够明显体现济南春天的语句,并且能够找出描绘济南春天的描写方法,当然也要重视修饰手法,即作者通过什么方法让济南的春天活跃了起来。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就很容易跟上教师的节奏。
        三、落实预习实践
        从理论上来说预习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去简单的阅读教材,名且对个别语句注重注意,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并不容易。当教师的预习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很多学生可能不会去预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将预习当作了差事,很容易敷衍了事,教师有没有时间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因此预习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班级的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当中若干人,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监督其他学生预习,同时还要为学生预习树立榜样,这种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就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例如,再讲解《孔乙己》的时候,就可以将这项措施进行落实。《孔乙己》是鲁迅现实的代表作,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是理解起来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课前不进行预习,则课上就容易听不懂,就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预习当中只要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概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同时了解《孔乙己》的创作背景,了解文章的段落,至于文章的内涵可以不做要求。这样教师到了课堂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刻意的注意重点语句,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掌握文章知识。
        综上所述: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课时压力。首先要传授学生预习的技巧,熟练的使用“圈”“点”“画”“评”,从而提高预习的效率;其次预习要有目的,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提高预习的针对性;最后还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小组的氛围来带动全体学生的预习。
        参考文献:
        [1]陈彩虹.如何通过预习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95.
        
        [2]刘丽梅. 论初中语文高效预习指导[C].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