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深入并实施,初中体育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能够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培养体育精神和品质的教学目的。但是通过对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问题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的展开,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能够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便能为初中体育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对策支持。
关键词:初中体育 现状 创新路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发展,学校教育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新的变化,以及学生对身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初中体育学科也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能够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同时越来越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更要加强对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品质,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对体育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当前初中教育阶段的学校在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学科受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既有来自学校对体育课程划分不科学、上课时间被严重挤压、教学用具配备不齐等现象,也有来自家长和同学对体育学科本身存有的偏见,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专业师资队伍人才缺乏
虽然学校体育教师大都来自专业的体育院校,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停留在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少参加专业的教师培训,尤其在对抗性竞技项目中缺乏实战经验,导致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体育需求。
3.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体育项目本身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上课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安排的运动项目,这种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严重缺失,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初中体育创新路径分析
1.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激发运动兴趣
伴随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深度融合,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初中体育学科也不例外,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形象、生动的特点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例如,在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播有关健康体育的普及材料,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或者将时下热门的体育竞技赛事视频给学生播放,并分析运动员在处理紧急问题时的临场应变;亦可以将同学感兴趣的兵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奥运会比赛项目,用专业的角度分析运动员是如何达到这种超高的竞技水平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体育健儿为此付出的努力,以此来培养学生敢于拼搏、不拍吃苦的体育精神。
2.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基础上,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化特性,实施分层教学。这是由于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下,不利于教师精准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实施有针对性训练方案,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会对学生未来的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特点,从性别、性格、年龄、体能、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这样在精准的教学指导下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
3.多样化体能训练方式,增加教学实践
体能是一个人机体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指导的依据之一,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能特点,教师要进行体能专项训练和指导,从肌肉训练、爆发力训练、关节柔韧度训练、耐受力训练等方面丰富训练内容。同时在课堂时间训练分配上也要注意在每节课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各科教育都在不断进行教学调整和创新,希望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新时期教学任务的变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尤其要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带来的弊端,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中进行创新,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体育运动精神和品质,才能在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付强.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路径探析[N]. 贵州民族报,2020-06-11(B03).
[2]王成贤.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0(14):92.
[3]尹世秀.探究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