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美术课程作为构建青少年美学认知的重要科目,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述自己的认知,还可以让教师和家长通过学生的绘画来了解他们成长路上的变化。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本文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式、个性化、情感化等多种辅助方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个性化教育
引言 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但有益于学生活跃思维,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来了解更多世界的真相和细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考虑到美术知识的传播,还要考虑到提升学生的创新和鉴赏能力。
1创新式美术教育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过分偏重于美术知识的讲解,以及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绘画的本质——用心去感受和描述世界,使得学生的作品匠气有余,而灵气不足。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美术作品就好像是工厂里的产品,一切都是对的,只是没有自己的特色。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事实,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模式中缺乏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首先就要从转变态度做起,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而教师更多的是从灌输知识变化为启发突破。这就要求作为美术教师要擅于把握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美术创作,而且将美术创作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来构思并完成美术作品。同时,在进行一些艺术品的鉴赏时,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自己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美术观点,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相互辩论之中,融合彼此的观点,从而形成整个班级都可以接受的普遍观点,之后教师再从艺术分析的角度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既有针对性又有客观性。
2、个性化美术教育
世界虽然是相同的,但发现世界的眼睛却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东西方能产生众多绘画流派的原因之一。寻找美、发现美、表达美,是美术课程的教育目的。美术教育和其他应试教育不同,它不必也不需要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会因为自己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对同一件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也就是人之所以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的复制品的原因。美术教育正是凸显这种个性的重要科目,美术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个性性格特征,了解学生看到世界的基本观点,然后在课堂之上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塑造出他们的美学观点,用这些契合他们个性的美学观点来指引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创新,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更加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
3、赞扬式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是一种富含了个人情感的教育与学习,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而敏感,他们能够非常轻易的洞察到外部的变化,或者对方的情绪变化。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儿童到少年的成长,迫切的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的认可。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利用好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将赞扬式的美术教育模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首先要可以发掘每个学生在美术作品中的优点,进行恰当的赞扬,使得学生能在美术教育中获得尊重和认可,让学生们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美术作品的再创造。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会进入青少年的叛逆期,希望通过反对家长和老师来证明自己已经成长了,这些给教师的工作带来的巨大的障碍。而美术教育正是消除这些障碍最好的教育方式,美术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发掘学生的情绪变化,然后根据这些情绪变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引导,这些引导不必拘泥于说教形式,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创造,或者野外采风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让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老师都在那里,不远不近。距离产生美,美术教师拥有对于美的更多的理解,也有较小的课业压力,完全可以借助一个情感旁观人的角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得学生愿意和老师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并且传授他们如何利用绘画技巧来使得这些情绪表达的富有美感。
5、美应该相互借鉴
美术教育虽然重点在于绘画,但其实美的来源却不单单是美术作品,还可以通过音乐、电影、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而美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利用其他艺术的优点,让绘画活起来、动起来。例如可以借鉴音乐的旋律,来讲述中国山水画的写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些山水画的意境,只有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使得学生理解到其中的真意。
6、自然之美在课堂之外
美术教育是立体式的、动态的、持续性的,仅仅凭借着课堂书本或者课后几篇小作品,不足以完成完整的美术教育,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寻找美的源头,用绘画的方式将生活的美好记录下来,鼓励学生用绘画和大自然对话,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和朋友家长对话。让绘画成为学生记录成长的图形日记。
7、创造开放式的美术教学环境
美术作品的创造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于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此美术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学习环节,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美术教师应当做到的是,为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宽松的平台,从旁引导而不干预,启发而不命令。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美术绘画。
8、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建立美学观感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方面要采取开放式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抒发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要在开放中适时的给予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王爱红.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9(3):21-25
[2]陈娜.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2018(4):52-55
[3]金灿灿.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7(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