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熊蓉蓉
[导读] 素质教育改革带来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南昌市育新学校九龙湖新城分校   熊蓉蓉 330000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带来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美术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引言:新课改赋予了小学美术教学新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态度、图像识读这五点核心素养成为了现阶段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美术是最受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想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的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就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与时俱进,成为美术教育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但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没能充分认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仍旧以考试成绩为目标,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美术虽然不象语文、数学那样是升学考试的主要课程,但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主场,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旧有一部分教师,还是采用黑板和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已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有一些美术教师虽然也在使用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专业水平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美术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一切事物进步的驱动力,也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美术教育的创造者,才能真正的改变小学美术教学的窘境,发挥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首先对风筝的特点进行简短的介绍,然后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教师先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想要的风筝的图案,然后,再去引导学生们制作风筝。学生在制作时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能够把美术理论知识用美术作品或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形式加以呈现。这种呈现的方式既生动又形象,非常便于学生的理解。再有,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运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使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3.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审美判断指个体感受、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运用美术语言和原理对美术的审美趣味、意义和原理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美术元素,感知到美术艺术的存在。如许多地方都有特色美术资源,一些地方还经常会组织一些美术活动。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是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不只要能听懂,而且要能学以致用,做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5.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领悟美术的文化性
        美术具有文化传承性。美术创作和欣赏是一项复杂的文化实践活动。文化理解指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美术作品、体会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形成文化认同的素养。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大多是让学生观察图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进行刺激,但是,并不能直观接触事物,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对事物认知不够全面,缺少美术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等,体会美术作品的魅力,通过直接观察和接触体会美术的艺术美,揣摩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领会美术与文化的关联,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核心素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文化理解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诗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4): 161-161.
[2]阮昌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 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3, 3: 204-204.
[3]杨杰.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 (16): 114-114.
[4]许梦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8): 84-84.
[5]许欣.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 (10): 9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