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高中美术生的审美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赵晓明
[导读] 对于高中美术的教学工作而言,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教育领域集中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山东省临朐县第一中学   赵晓明   262600

摘要:对于高中美术的教学工作而言,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教育领域集中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立足高中美术教学的一些实务工作,探讨了通过改革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引入美育教育素材和资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的改进和完善高中的美术教学工作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其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等,在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以敷衍、应付的态度开展教学,影响了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第二,教学过于专业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并使用专业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解,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创作背景等,从而影响了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第三,教学方式古板,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有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古板,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果。
        二、审美融入教学
        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创新,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美术知识点、美术技能的讲解,还需要注意通过让学生在了解美术史的基础上,通过多接触美术作品,进行美术鉴赏,通过体验和思考,了解艺术审美的原则和方法。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在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美术史知识,以艺术审美的发展历史为脉络,把很多美术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以美术史为纲,了解人类在审美发展上经历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审美特征和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而了解现代审美,把握现代艺术审美的取向和原则。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体验和思考美术作品的价值含义,从而通过体验式教育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索感受能力,这样通过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导向,对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造创新,可以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3.1重视鉴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态度,认识到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鉴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大内驱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通常情况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一旦学生缺失了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不高,其课堂参与程度就会逐渐降低,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
        首先,教师应密切关注与美术鉴赏教学相关的政策、方针,并据此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使其与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相适应;其次,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应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学生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美术鉴赏教学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最后,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还必须走近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3.2增加背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时,教师很难借助精准的语言对艺术作品的特色进行描述。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如果单纯地引领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思考,就会导致课堂教学陷入枯燥的境地,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一传统的审美教学方式,可以将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融入美术鉴赏教学中,引领学生在了解美术作品背景的过程中,感受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之前,可以先对这幅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领略作品中的精神,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基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一定的人文内容。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其中更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这也是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美术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并在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对敦煌彩塑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创作时间、代表作品、特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鉴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便教师采用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需要一段时期的发展过程,因而教师在美术教学上切不可操之过急,看到审美教育实施后短期内学生的审美能力没有显著变化就放弃,教师只有秉持系统化、连续性的教育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上,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学,注意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才能通过不断积累而使得学生获得审美能力的逐渐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妍娜.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231.
[2]张敏.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854-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