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建勋
[导读] 受到年龄特性、身心现状、生活经验、思维能力、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摘要:受到年龄特性、身心现状、生活经验、思维能力、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小学学生对创造性学习语文知识、科学性提升语文能力有着迫切欲望与强烈热情。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符合小学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又顺应新时代国家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导向。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创造性获取语文知识、创新性提升语文能力的意识,并将创造性思维深度融合至社会实践,在全面提升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中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语文学习夙愿的蜕变,语文认知能力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目前,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制约和束缚下,很多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探究语文问题时往习惯于按照固有模式或者已有套路寻求学习发展,其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思维潜能已经进入定势状态。这一不良思维意识,直接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应用力、理解力的培育和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教师的不当教学引导密切相关。有些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习惯沿用固有套路和已有程式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学习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影响下渐渐陷入思维误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被严重禁锢。另一方面,与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不可分离。很多学生为了追逐所谓的阅读“效率”,往往将“成绩”和“分数”作为主要追逐目标,大量的死记硬背、持续的题海战术,使其思维能力无法摆脱试题与训练的束缚,思维逐步陷入僵化。另外,由于小学学生的月度体验不足,生活积淀匮乏,加之阅读活动不够丰富多元,导致阅读能力提升与思维能力培养也变得比较呆板、生硬。基于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应该以文本为辅助,多设计、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生动性、活跃性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体验、灵活感知中不断激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塑造期创造性意识,使学生在更为丰富、多元、精彩的阅读活动中实现发展和提升。
         一、构建自主阅读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有着很强的的创造性、发展性、丰富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组织开展自主性阅读活动,充分创设多元而生动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多元阅读、丰富体验中实现其思维能力的切实激活、认知潜能的全面开掘,让学生自内心深处迸射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用自己的视觉、认知感知蕴含于阅读文本内的思想和情感,全面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在阅读组织上,积极创设民主而活跃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萌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热情。其次,在阅读引导上,减少内容和形式层面的束缚与要求,倡导学生结合某一主题自主阅读。最后,在阅读驱动上,多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创造性、多元性特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就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享与交流,以实现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开掘与切实激活。
         例如,在开展《冬阳·童年·骆驼队》阅读教学中,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林海音《城南旧事》,其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童年体验有着密切关联,也比较贴近小学学生的心理特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可以以课文中的“驴打滚儿”作为素材,就与其相关的“小吃”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借助视频、图画等,创设出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切实融入情境,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参与阅读活动,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科学预设质疑探究,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面对诸多有趣、生动、具有延展性的阅读问题,很多学生都会萌生出更为迫切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应该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加强对学生质疑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探究与质疑中实现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预设质疑探究活动为驱动,让其服务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在高质量质疑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其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达到豁然开朗、如梦初醒的顿悟。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质疑为辅助,促使学生在质疑、发问、争论中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内容的理解各有特色,基于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前鼓励学生开展阅读预习,并就自己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标注于课文具体位置,以备课内探讨。另一方面,激活学生彼此质疑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就自己对其他同学的阅读问题给予解答和分析,并倡导学生之间进行争论,以切实激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而给予保证。
         例如,在《凡卡》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凡卡在睡梦中见到爷爷阅读自己的来信为重点展开剖析,并融入不同问题引导,使学生在质疑探究中理解蕴含于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设问内容有: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来信?爷爷读完信之后会怎么做?随着信件的寄出,凡卡的命运能不能得到改变?在一连串问题的激活下,学生在质疑探究自会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切实激活。
         三、灵活融入阅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的插图、小故事、提示语等,其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并结合阅读内容,适时拓展和延伸,以促使学生在合理想象中实现对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阅读内容,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就课文素材、故事予以改编,扩写,续写,仿写等,用具有创新性、发散性的视觉、站位理解阅读内容,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创造性阅读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再情景扮演、角色交际中实现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深邃思想、饱满情感、多元素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给予了保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这些有效性素材和资源的充分开掘与深度应用,以促使学生在更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促使下、更为多元的阅读活动体验中、更为深刻的阅读探究思考内,不断培育、发展、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推动学生阅读素养塑造,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而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张雯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92-93.
         [2]郝淑菊.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24+135.
         [3]李燕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00.
         [4]杨志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