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主,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就业;中职;语文教学
引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职业为导向,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凸显出实践性,将语文与专业相结合,就可以保证学生学以致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又要拥有专业的技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中职教育中,语文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并具备强大的就业能力。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可以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后,就更容易学习与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开展针对性培养,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使语文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学到实用的知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无法紧密结合,没有充分体现出中职学校的特点,这样就很难保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第二,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并不十分重视,或者将其定位成一门工具,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语文这门学科的育人特点,也没有展示出语文强大的基础特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重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被动,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教学途径
1、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为了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缔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在每个月开展一次与语文技能有关的活动,通过阅读、写作等具体的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华,这样就会涌现出阅读能手、写作能手等等,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2、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中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调整教材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口语能力纳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之中,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就业和专业的情况,培养学生能够自主撰写介绍信和求职信,使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拥有专业的敲门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就业功能,使其能够展现出不同职业的特点,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比如,在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书写工作计划和总结,再比如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要求学生就实训过程中的某一工艺流程用口头方式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基本是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不能真实衡量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是否完善应纳入到考核的范畴之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师能够根据考核结果对现有的情况加以改进,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合理为学生布置作业,考察学生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敬业与乐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能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在网上搜集一些与企业招聘有关的信息,然后在班级组织召开一次模拟招聘会,招聘方要明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对岗位的各项要求,应聘方要熟练解说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经历,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由于中职教育比较特殊,需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将其与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相结合,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有针对性。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比如,在为导游专业学生讲授《黄山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能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黄山的主要景点,要保证讲解过程流畅,语句足够专业。在讲解之前,可以列出提纲,保证介绍更加准确,还要一定的感染力。
5、教师要转变角色
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知识和训练。要充分做到以职业为导向开展语文教学,结合每个专业的就业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方向进行备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查阅与《红楼梦》有关的资料,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自阅读、搜集资料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积累,因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只有掌握更多的资料才能对贾府这个封建家庭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保证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手段,将语文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所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收获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冯曹璐,张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纳税,2018(20):254.
[2]刘立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7):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