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折纸 ——幼儿园折纸活动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树芳
[导读] 折纸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折纸活动操作简单,生动形象

         摘要:折纸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折纸活动操作简单,生动形象,对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折纸;兴趣;策略;自主

         折纸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以及动手能力,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纸工也有好奇心,为什么普通的一张张纸经过老师的手摆弄一下就会变成小动物了?但现实中幼儿园的折纸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折纸教材,折纸活动的次数安排少,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脱节。现有的一些折纸教材及折纸的说明书,都缺乏生动性,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简单化,往往是老师整体操作步骤,然后让幼儿自己折纸。让幼儿一下子记住这么多的步骤和顺序,显然对幼儿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因而一个活动下来,幼儿折成作品的概率就比较低了,没有了成功的喜悦,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也就降低了许多。经过实践,幼儿园折纸活动的方法与策略,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趣
         1.创设环境,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他才会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想法。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折纸的好奇和兴趣,我首先用折纸作品组成一幅幅既有情节的画面装饰活动室,利用等待时间幼儿边欣赏边讲述墙面内容;天花板上用线吊着许多可爱的折纸动物,千纸鹤、飞鸟、海鸥等美化空间;厨师帽、扫帚等折纸作品投放在生活区供幼儿使用?,动物手偶放语言区里的供幼儿游戏。耳濡目染地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形式多样,内容有趣
         为了培养幼儿动手折的兴趣,我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折纸内容和教学形式。小班,选材简易。小班幼儿,手指灵活性差,可选择造型可爱,两三步就能折好的素材;形式上以激发兴趣——分组——集中为主。我把范例作为奖品表扬一周来表现好的幼儿,接着在晨间接待时间教早到园的幼儿折纸,引起大家对折纸的关注,再集中练习培养折纸兴趣。中班,看图折纸。中班幼儿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方法,我为幼儿提供看图例折纸的机会,墙面张贴一些折纸的步骤图,提供一些手工纸,同时也提供造型美观、折叠工整的成品,让幼儿在自主游戏时间看一看、拆一拆、折一折,让幼儿的主动探索。当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了某件作品,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主动探索的乐趣,增强折纸的兴趣。大班,适当拓展。大班孩子动手能力较强,单一的折纸活动比较枯燥,不能满足幼儿创造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幼儿发挥求异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如在折郁金香时孩子们渐渐没有了耐心,老师鼓励孩子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花茎,于是孩子们有的制作了大花园,有的制作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花朵,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作兴趣在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二、妙
         1.语言形象、巧妙地学
         折纸要求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仔细操作才能顺利完成。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尚未完善,且折纸过程较为复杂,学习方法单调,因而掌握比较困难。在折纸过程中,幼儿常常急于求成,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作品很粗糙,易让幼儿有挫败感,失去折纸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必须将折纸活动形象化、游戏化,而其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我在折纸教学中,尽量用游戏化的语言来讲述折纸的方法和步骤。

如:将“对边折”称为“脸碰脸,亲一亲”;“对角折”称为“头碰头,亲一亲”;“向中线折”称为“关上大门”,“沿中线打开”称为“开门了”等等,将折纸游戏化,让孩子在折折玩玩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又促使了幼儿手、眼、脑共同协作解决折纸活动中的困难,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传统的教、巧妙练习
         《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幼儿主动有序地学。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我们首先要帮他们打好有能力自主学习的基础。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活动中对自主探索有兴趣。?
         折纸活动中,会有一定的基本折法,也会有一定的符号提示折纸的步骤。刚开始幼儿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然后学习四角中心折,以及双三角、双正方形折等,让折纸内容有一个纵向连接。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我将所有的图式符号进行整理、统一与规范,并逐步教孩子们认识各种折纸符号如:  山线、谷线、随方向折、拉开等符号。最后,循序渐进地教孩子们学看步骤图。特别强调:共有几步图,最后一幅图代表的是什么,怎样有顺序地往下折,标记是什么。渐渐地,孩子们看图折纸入了门。?在幼儿练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进行串联式教学,提升看图折纸的系统性。如:学习学习四角中心折,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灯笼,裤子、照相机等图例。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幼儿学会了一个基本折法,而且为将一物体变形成另一物体打下基础,开拓了幼儿思维。我还利用各种形式巩固幼儿对折叠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从材料上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纸、图例、展示板、折纸书,供幼儿折纸使用;从练习途径上在活动区设置美工区,利用集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保证每名幼儿有练习机会以达到目标要求。
         三、新
         1.创新折法,满足需求
         折纸中我们要鼓励幼儿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折自己过去折过的东西。幼儿就会利用眼前的东西进行联想和创造。如:浩然用折蜗牛的方法改动一下,折成大公鸡;建成折好小兔子后随意的摆弄一下,就变成火箭的样子,还有许多小朋友先是折着熟悉的东西。突然灵机一动,就变成了新的作品。一张普普通通的纸,让孩子在操作中不仅仅发展了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孩子在折纸的时候,常常会与其他孩子,或老师交流,即有利于增加朋友间的友谊,也发展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2.积极评价,捕捉契机。积极评价是孩子不断努力学习的催化剂。评价欣赏不应该以一个固定的模式存在,我们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欣赏。如集体评价欣赏、幼儿自由讨论评价欣赏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的导入来设计评价欣赏,使活动更具完整性。尤其是针对折纸能力较弱的幼儿,还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如:在中班折“衣服、裤子”活动中,我通过天气冷了,要为娃娃做衣裤引出活动的主题,在进行评价欣赏时,我又以娃娃的身份和幼儿一块欣赏幼儿的作品,在评价过程时,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好在哪里?”进一步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活动结束后,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示还愿意为娃娃再做一套衣服、裤子,这时我也允许幼儿再来一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将一张普通的纸折成各种形态,造型各异的物体,使幼儿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也为培养幼儿最初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耐心学习习惯,使我们的孩子,在奇妙的折纸乐园中快乐徜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趣味折纸》  曹美荣,金盾出版社
[2]《幼儿园工作规程》 2016年实施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1979年第1版,商务印书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