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策略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志军 耿丽文
[导读] 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学习需求和幼儿的身心特征
         摘要: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学习需求和幼儿的身心特征,采用幼儿园中的不同区域,开展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开发智力的游戏活动。幼儿园经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开展区域活动,它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不同行业中都广泛得到应用,特别是对教育行业有很大的优势。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幼教工作经验,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策略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策略;实践探索
引言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资源,合理布局每个区角,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投放有效的区域材料,并制定区域规则让幼儿活动的场所。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进入区域进行游戏,通过自主操作以及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以此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各方面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研究区域活动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幼儿园在划分区域活动空间时必须要遵守科学性原则,充分利用墙壁、窗台、走廊和户外空间,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同时,幼儿园还要从幼儿的实际需要以及兴趣出发,多为幼儿设置他们喜欢的活动区域。
(2)秩序性原则。
         首先,区域设置必须满足实际需要。举例来说,阅读区通常要保持安静,而角色扮演区却一向比较热闹。这两个区域就要分开,不能紧挨着彼此。其次,区域活动里的环境创设还要便于幼儿自由玩耍,但同时也要制订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免出现教师放任不管、活动指导没有方向等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发展的现象。
2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环境创设仍以教师为主导
         区域环境创设是由教师根据幼儿园制定的学期主题、月主题、季节主题或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积累独立完成的。大部分教师认为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因此,幼儿极少能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作为主动的个体,他们通过内化环境给予的各种信息,建构自身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发展。作为参与区域活动的主体,原本该由幼儿创设自己喜欢的环境,实际却由教师包办替代,无形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2.2没有科学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
         由于幼儿园成立时间参差不齐,有的幼儿园没有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或者在设计班级和公共空间时不科学。因此,开展区域活动的空间较狭小,或选择活动时,游戏内容大多数十分单一。在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教育观念的决定下,幼儿园能提供给幼儿的开放性材料太少,大大局限了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主动学习思维的发展,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3幼儿无法自主选择区域材料
         很多新投放的区域材料实际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认为投放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但往往会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的需要,导致很多材料不为幼儿所用,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二是教师担心幼儿损坏新投放的材料,因而限制幼儿对材料的使用,导致幼儿在最开始选择区域材料时就无法进行自主选择,很多新投入区域的材料成了一道摆设。
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促进策略
         3.1促进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区域环境创设应该促进环境与幼儿的互动。老师要利用好幼儿园内的走廊、墙壁等展示载体,将幼儿的美术、手工作品陈列起来。例如,当幼儿园内展开“树”的主题活动时,老师可以在走廊的两侧张贴杨树、柏树、苹果树、无花果树等各种树木的图片,将幼儿关于树的画作贴到墙壁上,把幼儿带到幼儿园来的各种盆栽植物摆放到园区一角,然后带着幼儿在种植园中栽种各式各样的树苗。总的来说,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活动室的所有角落。按照四季变换和主题设定,幼儿会自发地和教师创设的环境保持协调,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教师一起装饰活动室。
         3.2结合幼儿年龄特征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前提。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投放适宜幼儿年龄特征的低结构材料。材料可以由幼儿园统一购买,也可以由教师与幼儿通过废物利用,一起动手制作。材料投放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断细化,同时考虑主题与目标的联系,加强材料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对投放的材料进行定期的检查、填充和更换。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大胆让幼儿使用新投放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在投放适宜幼儿的区域材料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3.3通过区域分享和评价,有效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区域游戏分享与评价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评价的过程。多数幼儿都有分享的需求,为尊重个体的需求,教师要灵活调整分享方式:变集体分享为小组分享、先自由分享再集体重点分享的方式满足幼儿的表达需求,因为有了小组分享的形式以及重点分享的内容从而激发幼儿想表达的愿望,发展幼儿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从而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结束语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里的关键活动,对提高幼儿教育效率有重要的效果。除上述阐述的理论外,还要鼓励教师要有意识跟随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积极尝试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区域活动。在信息技术下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明确活动的目标,让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进而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老师应当重视幼儿园中区域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及评价的问题,以保障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腊梅.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周刊,2019(34):170.
[2]周珊珊.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9(28):5.
[3]徐国丽.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构建原则和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106.
[4]王琳.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区域个别化活动[J].学周刊,2018(31):169-170.
[5]侯月蓉.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J].学周刊,2018(31):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