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朱贤沙
[导读]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做生本理念的落实

         摘要: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做生本理念的落实,更要注重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也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积累。但是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中,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的不足,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应用,既帮助学生做快速的阅读,也引导其在群文阅读下做深刻的理解和知识积累,保证群文阅读的开展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实践

         前言: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而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做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在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都是以课文讲解为主,学生对于课文中基础知识的认识较强,但是阅读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积累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未来的学习。因此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并引入思维导图,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也让思维导图支持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进步。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全文阅读是针对一个主题来做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让几名学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快速的完成阅读积累,并组织全文阅读下的讨论总结,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而思维导图是针对学习思维过程的图示,能够从思维认识上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有效的引导,也就是教授学习的方法,指导学习的方向[1]。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不足,并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容易丢失核心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群文阅读的过程指明方面,帮助学生做深度的理解分析,从中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获得丰富的阅读知识积累。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应用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
         虽然思维导图能够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能够有效的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两个大的问题,制约了导图的作用,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参与性比较差,无法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第一点是应用的理论化严重,脱离小学生的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上以知识为主体,其思维引导的作用得不到保障,学生在其中也就不能有深刻的理解认识,无法进行群文下的讨论和交流。第二点是缺乏引导设计,不能实现阅读的思维交互。导图的应用缺少针对主题理解和群文内容交互的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后的讨论使无序的,不能做统一性的理解认识,让群文阅读的开展无法进行。针对于问题的产生,需要在策略上加以解决,以让思维导图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应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
         要解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因公思维导图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在策略上加强阅读指导、介绍主题内容、引导思维碰撞、组织类比分析,以此让思维导图与群文阅读有效的整合,实现高效教学。


(一)应用思维导图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完成阅读,这是教学的基础[2]。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明显不足,在阅读过程中容易陷入困境,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内容,挖掘其中的基础知识和思想认识,这样全文阅读也就无法得到开展。鉴于此,教师需要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加强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中有效地完成文章的阅读理解,有深刻的阅读认识,为群文思维交流和主题理解奠定基础。例如,在《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单元的群文阅读开展中,教师就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情感的写作表达方法,体会情感表达的形式,以此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课文阅读理解,并做群文理解分析。
(二)应用思维导图介绍主题内容,加深阅读认识
         全文阅读是一项让学生主动进行文章阅读的方式,其内容带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共同性,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可以针对主题内容作介绍和分析,加深阅读认识,从中体会和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达成深度教学,同时也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群文阅读的开展需要学生能够有深度的理解认识,教师就可以用思维导图作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理解[3]。例如,在《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群文阅读中,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上就以自然风光描写为核心,将自然描写做递进式的介绍,以此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能够有所侧重,有深刻地理解认识,产生观察生活,审美生活的思想,有热爱自然情感的建立。
(三)应用思维导图引导思维碰撞,强化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都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将全文阅读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并形成图示,可以引导学生做全文阅读下的思维碰撞,能强化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有深度的体会和认识。例如,在小学低段的《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在组织学生讨论分享的过程中,以思维导图驱动学生对文章中的基础知识和故事情节作交流,使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能够得到相互的传递,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应用思维导图组织类比分析,增效知识积累
         全文阅读是对几篇文章的共同性分析和理解,所以在过程中需要进行类比分析,这其中会遇到学生认识不足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纵向关系,帮助学生以不同文章作分析理解。这样的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对知识的认识,增效知识积累的作用。比如在《示儿》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陆游其他的诗篇,以导图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爱国思想,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能让文学和语言基础积累有效进行。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高效的语文知识积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4.
[2]方丹丹.思维导图引导下的群文阅读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8-9.
[3]赵莹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9(34):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