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旨在实现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融合和传播。中国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中国需要培养具有深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通过恰当的途径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对汉语文学概念的构建中茶文化的应用,并且需要对传播正确价值导向,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茶文化;概念构建;理论意义;汉语文学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茶文化尤为独秀。中国传统文化是茶文化的基础,其中包含了伦理概念、传统道德、艺术、哲学思想、政治以及建筑学等,尤为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1]。汉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字,可有效地反映出客观现实的艺术形式,和茶文化进行比较,也包括了社会的多个方面以及内容。目前我国的茶文化主要是从古以来就加强文学的融合,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文学形式,因此在汉语文学的概念构建过程之中,茶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分析汉语文学中茶文化的概念构建中进行分析,进而加强茶文化的理论意义。
1.汉语文学的概念构建以及价值
汉语文学主要是民族文化、国家以及政治体制作为基础的基础文学范畴,其本身具有很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我国古典文学之中的意识色彩主要是以君权神授为主,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成为传统或儒家父权制的“受害者”。这种标签的问题在于,它否定了塑造中国学术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力量的复杂性,也否定了女性在不同时期在中国的地位。当然,官方的中国历史记录本身并没有提供太多关于女性的文本证据,除了王朝的历史表明,女性是制造麻烦的人:“从合法的男性统治者或腐败的脆弱的年轻皇帝手中篡夺权力的有诱惑力的变形的人物”。根据考古和碑刻资料,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公元前1600-1045年)的大多数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从墓葬习俗和宗教来看,都不如大多数人。无论男女,接触到主要的书写媒介“文言”都受到限制,也被称为“古典汉语”。文言文是非常集中和紧凑的,它广泛使用文学和文化典故,而这些典故往往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能理解。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封建社会结束,民众的民智开始觉醒,因此在近代文学中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多的是民主、自由、平等,《呐喊》、《围城》等作品均体现出该时代的特征。但是当代文学之中更具有时代的色彩,和现今这么迅猛发展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紧密相关。但是古典文学、当代文学灭均是用汉语展现所处的时代变化、风土人情。汉语是象形文字,不会因语言的变化而出现剧烈变动,因此文字的延续性比较好,所以汉语文学构建起了无法用政治和国家分割的整体形态。汉语文学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并且具有很强烈的理论意义。汉语文学的概念构建具有现实的趋势、时间价值,而学术的价值主要是在文学的本体上具有的意义。无论是本土的文学作家,还是国外的华人,汉语为母语的人是其精神的故乡,也是文学创作的家园。并且需要将汉语文学这一元素突出,经过应用语言对这一类文学进行定义成为了学术趋势。在建构的过程之中,需要将汉语文学的过去、未来、现在有机统一,将找出其共同之处、差异,对其审美价值、叙述风格以及表达方式进行深挖,将文学理论力量充分发挥,保障汉语文学的概念上升更高的层次。
2.茶文化在汉语文学概念中的相关内容
茶文化是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特别是特色的物质文化,跟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家、儒家思想与之相交融和碰撞,从文化上升至精神。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之中,士大夫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将茶文化融入精神文化之中,更是从不同的体裁作品中对茶文化进行描写,并讴歌茶文化,经过文学将茶文化本身具有的内涵完全展现。其中茶文化和诗歌文学的融合尤为完美,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形成,但是直至唐宋才开始繁荣。主因在于唐宋政治稳定,社会繁荣,这位文化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唐朝和宋朝在诗歌的风格上存有不同,唐宋更多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为主,且诗歌内容磅礴且大气或深沉优雅,作者可在诗歌之中抒发对于人民、国家的情感。宋朝的诗歌更多以词牌为主,内容婉转,个人的情感融入了词牌中,这主要是宋朝虽然经济繁荣,但是军事上却羸弱。实景经济催生了写词为生的人,带动了更多的人进行词牌的创作。但军事羸弱使得文人以阴柔婉转的内容进行创作,因此茶文化在唐宋中得以快递发展,这离不开文人对于茶文化的推动,因此茶文化和汉语文学更好地融合起来。唐朝时期的茶文化主要是以文学创作,其中诗歌最多。人们因品茗而觉得高雅,因此咏茶成为了流行。对唐朝的诗歌进行统计,其中超过五百首诗。唐朝时期有文人因喜欢喝茶到痴迷的程度。白居易无法一日无茶,早茶、下午茶、饭后茶以及寝前茶等等。从侧面可反映出唐朝时期诗人和茶的关系。唐朝时茶文化创作主要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描写茶事活动,二是在进行茶文化的文学创作并在茶上进行做文章,将自己的价值理念和情感注入其中,即为借茶喻人或借茶抒情。在茶文化与道家、儒家、佛教文化进融合之后,也就上升至了精神和哲学方面的高度,茶可让人明心。
3.茶文化在汉语文学概念建构中具有的意义
茶文化可有效地丰富汉语文学的概念和内容,我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富,并且和其他的众多学科紧密相连 ,将茶文化的概念融入汉语文学的建构之中,不仅可让读者经过茶文化感受汉语文学的内涵,更为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妙,并且可以体会到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并且可以让读者经文化可领悟到那个时代的文化和背景。茶文化可有效地提升汉语文学的国际地位,我国文化唉国际上缺乏话语权,西方文学的强势知识我国很多文人不够自信,有些还有自卑的心理。但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了我国多代文人的生活习惯、民族性格,因此在近一千年的历史之中,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未来,我国的文化输出中,茶文化是一股强势的文化力量,可提升我国的文化、文学自信,并且也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转变其观念对待汉语文学,从更积极、更正面的态度去审视汉语文学的概念。
参考文献:
[1]郝志刚.以茶文化为例谈传统文化如何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J].福建茶叶,2020,42(05):134-135.
[2]劳业茂.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茶文化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5):139-140.
[3]周虹.以茶文化拓展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思路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12):210.
[4]李艳.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创新——以茶道文化为例解析[J].北极光,2019(10):84-85.
作者简介:
熊万金(1995-11-06),男,汉族,籍贯:四川宜宾,学历:本科
岳志杰(1998-05-04),男,汉族,籍贯:湖北襄阳,学历:本科
丁婿尉(1995-09-16),男,汉族,籍贯:江苏省淮安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