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吴艳丽
[导读]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优秀文化

        摘要: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优秀文化,基于此,更应做好我国爱国教育工作,为中华的复兴而奋斗,同时,还应将教育与时俱进,与当代网络新媒体相结合,一同促进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本文将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内容相结合,并提供有效的策略,完成对于我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仅供参考。
        关键词: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新媒体;

        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就要做好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人生理想。通过纪念馆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封堵现有的教育资源内容,通过云上教育的方式不断为学生做好学习先烈革命英雄事迹、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故事。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学生三观树立的重要滋养源。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中国拥有五千多面的文明历史,先辈为我们创造了无数个传统文化及世界发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爱国人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抵抗外来的侵略献上自己的生命。通过爱国事迹的学习,将这些故事为学生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信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共享。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只有做到爱国,才能为社会主义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国家面临忧患时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努力[1]。
二、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融合优势
        通过纪念馆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即使纪念馆闭馆、不对外开放的时间,也可以完成理论研究、教育工作,通过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相结合,丰富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利用网络看图讲解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走进纪念馆,观看馆中的陈列物品,听一段段富有深刻含义的历史故事,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为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更多人加入与讨论爱国主义学习教育之中,加快爱国主义传播的力量,打造云端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2]。同时,通过网络新媒体将纪念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系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为更多教育工作服务,成为红色教育的传承枢纽。
三、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社科研究机构、纪念馆、新媒体等优势,摆脱单一的讲述内容,将历史的影像和视频资料等内容与纪念馆陈列物品相结合,加强理论宣传建设工作。

同时,还应不断丰富有关爱国主义先烈事迹的故事,甚至可以在网络中将当事人的工作的内容易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当年奋斗中用的物品、其余的采访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加丰富陈列的物品,让学生在面临时,还能了解到相关的故事背景,还原当时的情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用新媒体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完成爱国的实际教育工作[3]。
(二)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纪念馆中的每一出陈列,充分挖掘当地振兴发展中的生动案例,通过网络新媒体做好教育宣传、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寻找在时代发展中涌现的英雄模范、纪念馆中的英雄人物故事,他们所蕴含的便是新时代的精神,是推进城市全面发展的磅礴力量[4]。
(三)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节日,与网络相连接,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外部安全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忧患意识,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国防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基地”活动。让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走入学生的生活并深入学生的心理、融入生命之中。
(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内容相关联,运用网络新媒体教育资源,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信息内容的比重。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大力传播爱国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还可以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加强对爱国主义题材出版物的规划、论证、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结语: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昌盛做好教育工作,将纪念馆爱国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用更富有时代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陈萍.浅析纪念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J].才智,2020(03):119
[2]孙旭平. 革命类纪念馆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N]. 中国文物报,2019-11-15
[3]黄永丽.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新时代下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69
[4]许晶晶.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与运用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3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