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不易改变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下几方面做起:
一、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培养
预习是上课的“前奏曲”,它直接会影响到上课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好奇、模仿性极强。因为有这种特点,给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供最佳的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习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的“承上”,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还可以查漏补缺,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启下”,就是为了学习下一内容的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能自觉地复习,能增强记忆的效果和记忆的能力,还可以在复习中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他新知识的掌握。
二、良好的上课习惯
1.上课认真听讲。
(1)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把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准备齐全,上课前只把与所讲科目有关的书本放到桌面上,其他书本放在书包里面。其次,课间活动要合理利用。有的同学课间活动过于激烈,打闹得浑身是汗,上课铃响后,兴奋劲儿还没消失;有的同学课间休息10分钟抓紧时间做习题,大脑未得到适当的休息,也会影响下一堂课的听课效率。因此,课间活动应该做些轻微的体育运动,散散步,吸吸新鲜空气,使大脑得到休息,最后还要调整好上课的情绪,有的同学对上课有一种消极的厌烦情绪,一上课心里就烦,觉得上课没意思,总盼着快点下课:这样的同学应提高对课堂学习的认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一种渴求的心情,盼望上课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有了这样的身心准备,才能进入理想的精神状态,提高听课效果。
(2)要抓住听课的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教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教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3)要敢于主动地发言和提问
教师课堂上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来回答。这时,有些同学怕教师叫到自己头上,一旦老师叫了别人,自己紧张的心情就放松下来,也不注意去听别的同学是怎么回答的,答对答错似乎与自己无关了。这是课堂上逃避积极思考的一种表现。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成功的保证。另外,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也是课堂学习中促进积极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
(4)要学会记课堂笔记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同学比不做笔记的同学成绩提高二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这是为什么呢 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A、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只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B、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手、耳、脑等一齐活动,促进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C、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旧知。笔记可以记下书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三、良好做作业习惯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做作业,做作业拖拉,做作业粗心、磨蹭。怎样培养这些贪玩孩子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呢?作业设计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作业生活化”良好做作业习惯,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愿做作业,有的学生甚至不做作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就势在必行。但要做好这一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让学生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看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需要新颖,还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去实践当天所学知识,而不只是让他们机械地抄写书本。实践出真知!我们老抱怨学校学的东西在社会上很多都用不到,其实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为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实践,这样应该是巩固知识比较好的方法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良好的数学错题的改正习惯
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使用好策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多理解学生,让"错题"成为"开启智慧的金钥匙"。事实证明,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培养纠错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多数是作业试卷下发后,一看了之,而不是立即提笔更正。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懂得如何订正,(二)是偷懒不想订正,(三)是老师不检查没必要订正,(四)是觉得没啥意思不去订正。由此可见,学生没有纠错的习惯,纠错能力相对缺乏。 为了让学生纠错,我们建议学生建立了“分类错题集”。让学生摘抄作业或测验中的错题,在摘抄中,要对自己的错误分类,同类错误集中在一本纠错集中。老师可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写“错题集”。
学生方面要做到:
一、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每天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进行反思训练。反思训练以作业、练习为载体,每次作业练习之后,学生反思作业的过程,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能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有说不清的地方,用特定的符号“ △ — ”勾画出,如果出现了错误,就把错因写在错题旁边: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慎,是方法不对还是根本不会……。在作业和试卷上交前,在学生的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先把错误降到最少。
二、养成查错、纠错的学习习惯。差错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独自去查,同桌互相讨论查,小组讨论查,个别同学还可以请教“小老师”帮忙查…这样一来,面对错误,让学生弄清错在哪些地方,当时是如何思考的,根源是什么,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学生对自己的出错印象深刻,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学生对所犯错误及对错误的认识,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良好的考试习惯的养成
一、考试时,审题要细,每道题读两遍题目,边读边把关键字圈起来,数学题一定要看清楚的有限条件。
二、要分配好答题时间,要从易到难,这样做避免在难题上卡住浪费太多时间,简单的题没来得及读题来得及答而一分不得这种情况发生。
三、要及时检查验对,因为考试时间紧迫,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时间检查,而对学生生来说,它们能够很快做完题目后,就会在哪里讲话或在搞小动作,不会去认认真真去检查,所以,培养学生良好考试习惯是有必要的。
总之,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