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习近平青年观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魏小英
[导读] 习近平青年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后在当代中国青年特点与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最新理论成果

        摘要:习近平青年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后在当代中国青年特点与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新时期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主要包括青年价值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实践观、青年培养观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与应用习近平青年观是社会各界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内容,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意义,最后详细研究了习近平青年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青年观;应用
        1习近平青年观内容
        1.1青年教育观
        习近平青年观涵盖青年成长成才各个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全面性的特点: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核心内容是在总结党的青年教育观基础上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结合了新的时代特征。全面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建构主要围绕理论知识、特色教育、德育引导等方面,对高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等客观教育环境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高校要成为锻炼优秀青年的大熔炉,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校教师应用好课堂阵地,在加强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更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精神指引,将德育建设、特色教育、榜样引导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1.2青年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根本看法,它是价值关系应然状态下的期盼与展示。习近平青年价值观主要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对广大青年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想纲领。它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精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理想信念与国家使命紧密联系,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需求、祖国民族命运融为一体。他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持久发力,坚定理想信念,将青年价值观建设变成日常化的行为准则,形成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
        1.3青年实践观
        “中国梦”呼唤新青年,同时也对青年自身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习近平的青年实践观,体现在以“中国梦”的宏观理想信念支持下“青年梦”的构建。习近平青年实践观核心在于“奉献、正能量、探索。”他号召广大青年深入基层,扎根西部,服务社会。青春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中收获成长,实践中掌握新知。
        2习近平青年观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面临着国际形势、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给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依据国家和社会对青年人才的根本需求,结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等重要观点,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关心、关注、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工作的思路和要求,既是对我国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要求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指示,不仅充分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初心,更是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要求。
        2.2有利于发挥高校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制约着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教育的地位对国家、社会和民族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办学方向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乎高校的办学方向,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应该从立德树人的大局出发,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3习近平青年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3.1完善高等教育顶层设计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想推动高校朝着“双一流”的方向迈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顶层设计,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内容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运行更加科学,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2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习近平青年观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必须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改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必须提升,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必须充分满足,其他各门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担负起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责任,要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渠道,要从政策设计层面、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三个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地位;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活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质量。
        3.3在社会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青年观
        高校越来越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和实践育人,注重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充分认识国家形势,充分了解社会现状,充分地接受教育,不断增长才干。围绕思想成长、志愿服务、素质拓展、创新创业,开展假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各级各类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团学干部素质联赛、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有效的精彩的“第二课堂”。充分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有效创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不断发挥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4结语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在继承、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科学、系统、全局的青年观,这不仅进一步充实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开拓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路径,也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苗雪. 习近平青年观论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1):43-47.
        [2]罗佳. 论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J]. 才智,2019(23):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