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 薛荣
[导读]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而小学语文课教学作为主要教学课程,在课堂上贯穿创新教育、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引言
         创新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奠基石。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反应现实,并且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情感性,能很自然地促使学生生发联想,让学生喜欢并产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领与开发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学校是创新教育实施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阵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具体化要求,对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等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性手段,也是素质教育创新的重要渠道。在创新教育实现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滞后的学科教学理念,在渗透、落实生本教育这一理念过程中重新审视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教以及学,强调学科理论、实践两大层面教学协调统一,优化学科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在延伸、拓展学科课内的基础上发挥课外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在学科教学不断改变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要在创新教育实现过程中指引各层次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促进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力发展,比如,听力、阅读、语言表达,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应用等能力,包括学科知识整合、学科实践、创新等能力,在夯实学科基础中学科素养以及创新、信息等层面素养都能得以培养,在综合素质提升中实现个性化以及持续性的发展,促使素质教育理念在创新教育渗透中落到实处,确保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以及学目标真正意义上实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创新教育的体现
         将创新教育应用和推广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的第一步就是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仅仅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播上边。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安排的时候,就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积极的创新,关注这个阶段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等上边,要与学生实现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二)在教学上引入创新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专门加入一个创新思维环节,老师提出与教材相关的几个问题,用来供学生思考,并每节课上形成固定教学模式。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除了提问让学生单独思考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点评,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个环节要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这个环节中,还可以设置由一组同学提出问题,另一组同学来回答,鼓励他们提出一些有创见性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三)激发创造活力,鼓励创新精神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逐步前进,教师只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改变陈旧的观念,在课堂上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甘愿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认为:假如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那我们教育就不会产生效果,所做的努力就会白费。所以,教师要一改过去那种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标新立异的热情。同时,还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让他们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和喜悦,从而变得更加自信,人的勇气和动力来自对理想的追求,来自强烈的自信。
         (四)大胆想象敢于创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教与学具体情况,优化完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讲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强调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呈现,大胆想象的同时敢于创新,在锻炼创造力中促进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深层次发展,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放飞自我,促使课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在创新教育落实过程中得以最大化提升。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创新教育离不开不同层次学生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教师要在融入创新教育过程中优化《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中教学,可以将语文阅读、写作两大层面的教学渗透其中,指引学生精读、泛读、跳读课文中段落内容的同时设置多样化的写作小练笔,比如,改写课文中某些段落内容,续写或者改写故事的结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中的多重角色,在组织、引领过程中让各层次学生深化解读、把握《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大胆想象的同时敢于创新,进行改写、续写等小练笔,在和课文以及作者进行多层面对话中深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促使创造力以及语文写作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促进创新教育在班级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呈现中顺利实现。
         (五)在课堂外延展创新空间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有很多问题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够马上解决的,这就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是学生能够在课外消化、解决一些问题,使想象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布置一定的课外语文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新课改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与学,深化认识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反思、剖析、总结中不断探索全新的思路,在实现创新教育过程中提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在理论、实践二者对接中指引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多样化语文实践,在夯实语文学科基础中发展语文基础、实用、创新等能力,在多层面素养培养中更好地张扬个性,客观展现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31-733.
[2]万和妹.试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J].文学教育(下),2019(11):184.
[3]翟玉磊,王淑灵.如何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76.
[4]骆成林.浅谈素质教育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30):52.
[5]胡景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08):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