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博物馆是公共文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博物馆注重藏品的收藏,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博物馆需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并为应对新时代的需求进行转型升级,加上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本文通过对当前的博物馆进行分析,研究博物馆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改善博物馆当前的地位,在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精准定位,完成升级,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文化;博物馆;服务
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新世纪概念,是建设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地重要场所。公共文化服务概念地出现,使博物馆原有的定位收到冲击,其工作需要通过服务进行表现。公共文化服务是时代发展下涌现出的新兴概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阐述
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我国政府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角度出发,为社会无偿提供的独特性和共存性的公共产品或者服务,是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博物馆是保存并研究优秀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它向社会提供学习的必需场所,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
二、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博物馆现状分析
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博物馆在漫长时间的积累中,其藏品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其在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发展主要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工作模式简单
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看,博物馆当前的工作模式较为简单,无法吸引游客的兴趣。陈列展览一直是博物馆藏品主要的传播手段,它通过形式艺术直接向游客展示藏品的价值。陈列展览需要考虑多方面情况,花费较大的精力,并且与一个博物馆的格局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
因此,每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格局基本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这便导致游客每一次看到的都是相似的场景,无法吸引游客的兴趣。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博物馆,藏品极其丰富,每年吸引众多游客来此参观,但是由于陈列展览方式多年不变,一些桌椅已经略显陈旧,影响了游客的观看体验。而且,陈列展览方式缺乏游客的参与,难以形成互动,无法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与游客距离较大
当前博物馆所采用的展览方式大多为藏品处于玻璃柜中,旁边标有说明牌,记录藏品的简略信息,游客无法通过说明牌对藏品有较为清晰地认知。而且大多数说明牌采用的文字语言较为专业,当游客为普通百姓或者青少年时,常常无法了解说明牌的具体含义。因此,当游客观赏藏品时,只是每个说明牌看一眼,读一读,然后快速地走开。因此,众多游客感觉,即使当前的博物馆规模越来越大,藏品越来越丰富,但是游客无法感觉到博物馆的博大精深,常常参观完一场博物馆以后,只是就下了一些照片或者纪念品,而对于博物馆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文化,没有切身感觉到。
(三)博物馆员工素质较低
当前博物馆中存在众多的管理工作人员,而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数来源于社会上的一些公司。即当博物馆需要聘请工作人员时,将工作委派给专业的公司,由公司进行招聘或者由公司完成相应工作。在一些工作领域。如环境卫生方面,这样的工作,专业化的公司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以及讲解人员等素质水平要求较高的人员方面,公司聘请的人员对于藏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游客的文化观赏体验较差。甚至一些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称职,存在辱骂游客、不回答游客问题的恶劣情况,降低了游客对于博物馆的好感。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造成的,不符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地定位。
三、公共文化服务博物馆的转型方法
(一)创新展览方式
陈列展览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需要进行改善,以期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观看体验。博物馆应在当前的科技背景下采用高科技设备,利用多媒体对藏品进行深层次讲述。多媒体中具有视频、音频、游戏等多种模式,既可以对藏品进行视频展示,使游客了解到藏品的每一个细节,也可以实现游客与藏品之间的互动,加深游客对于藏品的了解。博物馆亦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挖掘藏品深层次的意义,赋予其新时代下的精神蕴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此外,借助与新型的展览模式,博物馆可以提升游客对于博物馆自己藏品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游客,一方面提升藏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升博物馆在社会上的价值。
(二)加强文化服务
在当前时代下博物馆要想造成转型,必须注重自身的文化服务功能。博物馆的生存既需要社会效益,也需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帮助博物馆获取更多的藏品,裸扩展自身规模;经济效益是博物馆生存的必备保障。博物馆需要结合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需要通过社会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当游客来到博物馆以后。需要为游客提供精神食粮,并且博物馆需要开创较多的纪念品,一方面借助纪念品加深游客对于博物馆藏品地了解,另一方面借助纪念品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博物馆可以在指定区域划定生活区,使游客不仅可以博物馆中参观优秀文物,也可以在生活区中进行购物餐饮,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体验。
(三)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博物馆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依旧是依靠工作人员,只有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才可以为游客带来愉快的观看体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已经是博物馆当前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必须是重中之重。博物馆设计到的领域较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越高,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自身服务的领域有较为清晰地认知,并且对博物馆其它方面的知识需要进行相关地了解。因此博物馆需要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既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总体培训,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进行重点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水平。
四、结语
在现代博物馆兴建和改革的过程中,服务强调“以人为本”,其中的“人”不仅仅是指接受服务的游客,也只在博物馆中从事相关业务的从业者。他们是做好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基础和核心,无论是展览策划、接待服务、陈列研究、活动举办,都需要他们以更多的热情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去创造更新更好的服务内容。此外,政府、社会、社区对博物馆的转型发展应予以关注和包容。博物馆是城市历史的记录和传承者,它服务于大众,也受益于大众。在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各方应用创新的思维共同推进博物馆的发展,共同促进公共服务事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少菲.博物馆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3):138-139.
[2]殷小亮.基于激发文物活力的博物馆讲解艺术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176-177.
[3]马丽亚,高书娜,唐翠.刍议贵州民族地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J].新西部,2020(09):50-51.
作者简介:徐海荣(1985-09),女,汉族,籍贯:宁夏固原市,当前职务:宣教部讲解员,当前职称:初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