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资源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常规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 袁娅
[导读] 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幼儿培育资源,未来可开发的空间很大

         摘要: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幼儿培育资源,未来可开发的空间很大,但目前尚未受到更多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的重视。本文就针对乡土资源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常规进行了讨论,首先简述了乡土资源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中的意义,其次阐述了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的具体措施和对策,最后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乡土资源;传统文化;教育常规
幼儿阶段作为思维和社交能力明显发展,智力迅速提高的阶段,这段时间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及其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乡土资源的开发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乡土资源的丰富性完全可以作为幼儿教育良好的温床,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很好地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指导和组织,对幼儿未来成长有很大帮助。
1.幼儿常规教育中乡土教育资源合理运用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培养建立良好常规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在这一阶段结合本地乡土资源,教育孩子们独立自主、自我保护、友善社交的能力。更能通过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幼儿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生活,增加对乡土文化的认知。
幼儿阶段是好奇心蓬勃发展的时期。由此各幼师可以在教学中巧用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孩子开阔视野,并进一步培养孩子形成拥抱自然、热爱生活和新鲜事物的性格,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样不但改善了现阶段幼儿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让对幼儿的教学活动更贴近于生活,更满足了幼儿对于认知社会的需要,为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对策
2.1将乡土资源融入到生活活动中
         相对于死板的灌输大道理式的教育方式,幼儿的生活活动利用好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就比如说在用餐时可以在采用具有乡土特色的当地美食做辅佐,在进食前以故事的方式讲述美食的由来,勾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更能让幼儿了解营养价值、膳食文化等知识,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儿厌食、挑食的情况。在饭前可以用乡土传统文化或名人故事来启发、引导孩子学会自觉取餐、独立用餐、饭后漱口等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充分改变自己的育儿观念,认识到生活活动对培养幼儿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生活活动中。
2.2细致规划,将乡土资源融入到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
2.2.1.利用童谣进行常规教育
         童谣、民谣是乡土资源的重要载体,具有生动形象、易学易唱的特点,只要对童谣根据常规教育的需求稍加改编就可以创作成适合幼儿学习传唱的作品。就比如“小珍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
照出一个好孩子。”这种字头歌,就可以在幼儿开心歌唱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树立爱劳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劳动常规。
2.2.2运用乡土资源中的传统故事
         利用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也是教育方式之一,针对这一方式乡土资源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故事可以结合利用。比如可以在幼儿可见的位置张贴符合常规教育的传统故事插画,图文并茂的培养幼儿。就比如说《三字经》中“孔融让梨”的典故,就很适合培养幼儿。

又比如《孟子·告子》中“二子学弈”的典故,也可以起到培养幼儿良好精神常规的作用。
2.3.活用区角培养育儿良好常规
         可以在合适的区域开辟一片种植园,种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且好种植、容易打理、生长周期短收获快的植物、蔬菜等,并让幼儿参与到种植中进来,教师从中指导幼儿对植物的记录观察,这样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当地蔬果的知识,在收获之后更能让幼儿理解到劳动收获的魅力,并进一步培养了孩子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2.4.利用大自然做课堂
乡土资源中最不缺就是自然资源,大自然因自身的多样性,本身就是优秀而又生动的课堂,在大自然中学习,幼儿也更容易接受,更乐于学习。
在大自然中学习,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光,在春天的时候,春暖大地、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的景象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景象。到了夏天,飞鸟虫鱼开始多了起来,是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绝佳时期。秋天作为丰收的季节,更能让幼儿在果园里、田地间体验丰收的快乐和劳动的不易。冬天,是打雪仗玩游戏的好季节,正所谓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可以在互相嬉闹游戏中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知识。
3.幼儿常规教育中的注意事项
3.1幼儿常规教育要保持一惯性
         根据巴浦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人长期重复从事某样事情会逐渐稳固于神经系统中,即这件事变成像吃饭、走路一样的习惯,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动力定型。
         这就启发并要求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一惯性,班级中各教师要相互配合,对所有幼儿进行统一指导和要求,使幼儿慢慢形成稳固的良好常规,这样的良好常规养成就不会再轻易改变。
3.2家长与教师培育同步
         由于幼儿在家中的时间相对于在幼儿园的时间要长,这就要求家长尽量做到家中幼儿与园中时间保持一致,包括日常习惯、作息时间等,并尽量使幼儿有自我管理意识,主动遵守作息时间,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以便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因步调不一导致常规教育的半途而废。
另外,家长中不乏有先进育儿经验的人,园内应主动与这些家长联系,沟通育儿经验,并将好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家长,并在实践中互相传授优化。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经验交流更有助于幼儿尽快形成良好的常规。
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乡土资源对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重要性,而且多了解本地的乡土资源、文化传统,对于教师转变陈旧的育儿观念和提升自身教育理念有很大帮助。这促使教师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并以此促进幼儿的知识、心态、技能等持续进步。当然目前的幼儿常规教育还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教育敏感,没有很好的将生活活动和培养幼儿常规相结合,又比如部分家长没有落实好与老师的沟通,导致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作息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共同研究、深入探讨并构建完美的幼儿常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倪力,田穗.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常规教育[J].现代交际,2020(05):10-11.
[2]刘小清.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梅兴华.区角活动中幼儿常规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53.
[4]王蕊.以歌谣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J].学周刊,2019(01):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