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美清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学科知识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学科知识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价值引导、行为习惯管理成为重要任务,但这也是一项挑战。面对心智尚不成熟,缺乏充分自律意识的小学生,我们必须要在教育方法策略上有新的突破。本次研究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给出了多条可行建议,相信能更好的提升语文课堂教育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这是语文教学从基础知识教育向着深层教育职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也说明了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开展高效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创新思维与方法,多措并举带动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让语文课堂从被动授课到主动学习探究,营造大家都爱学、会学的良好氛围。如此才能让课堂更高效推进。
         一、高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效率也就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活动主导者,而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师生交流的效率脚底,有时候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了解不足却又不能及时反馈,导致后面做题或者写作的时候出现问题,老师还要抽出时间进行讲解。高效的师生互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尝试改变课堂教学的氛围,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鼓励,被尊重。我们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或者趣味教学法,激励学生去发表建议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准确把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给予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讲解排比或者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进行纠正。或者我们初步讲解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之后,让同学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限时5分钟内看哪个小组能从课本中找到最多数量的拟人句段、排比句段。老师要避免单方面的生硬说教,而是不断的跟同学们互动,以激励同学们在思维上保持活跃,保持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积极的反馈。要避免学生走神开小差,从而保证课堂知识的高效传授。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尝试。语文学科是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而来,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很多同学会从生活实践中锻炼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基础。各地方学生所说的方言不同,语言表达的习惯不同,这就是很好的证明。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语文知识点回归实践,融入生活,从而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1、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心态个性、行为习惯的良好转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比如在讲到《金色的鱼钩》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同学们今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并且让同学们回忆思考自己的家长是否有为了生活辛苦努力的瞬间,是否有让自己感动的瞬间。通过这样的对照与启迪,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理解体贴父母的辛苦,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行。
         2、通过生活经验体会辅助语文教学。通过生活经验体会来辅助语文教学,这是指的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提取宝贵知识,学好语文。例如在习作“我的乐园”的教学中,老师会让同学们先介绍一下自己平时喜欢在哪里玩,有哪些好玩的,通过这样的自由思考和发言来启迪大家的思维和灵感。有的同学谈自己的乐园是图书馆,因为可以在书籍的海洋中傲游;有的同学谈自己的乐园是农村老家,因为农村老家有鸡鸭鹅各种家禽和家畜可以玩,还可以爬树、拔草、捉虫子,乐趣特别多;更有的同学谈自己的乐园是游乐场,因为游乐场有很多很多好玩的玩具设施。大家的畅所欲言,将脑海中的快乐记忆给调动起来,这也成为了同学们在写作中的充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
         三、深入情境的文学鉴赏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材里容纳了很多的经典诗词文章和文言文,小说也占据相当的比重。

我认为,对于这些经典读物的教学,需要体现文学鉴赏与审美,需要让同学们感知经典读物的美,进而形成诵读经典、学习国学的良好氛围。在关于经典读物的审美鉴赏教学中,我会利用一些途径来构建情境,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产生真情实感。
         例如在讲到《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时候,老师在网上搜集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荆楚之地崇山峻岭、大江奔流的景象特别是雨中的视频映像给同学们观看,用来烘托同学们对诗词的意境情绪。此外,老师还从网上搜集了影视剧作品《暖春》、《唐山大地震》等中关于骨肉分离、亲友离别的故事情节给同学们看,用来增强大家的离别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对古诗词的情境意境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而在讲到课文《猴王出世》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这本小说的艺术魅力,老师在网上搜集了《西游记》题材的年画、木版画、油画作品给大家看,并将《西游记》电视剧中猴王刚刚出世的那个故事片段播放给同学们看。通过对照电视剧,同学们了解了怎样才是“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明白了“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是一种怎样神奇的景象。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同学们越发感觉到小说的艺术魅力,也对进行经典诵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创新的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改变过去读与写相互隔离的模式,在读中总结写作的经验技巧,在写中用到读的体验体会,从而深化读写教学质量。例如在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进行有感情朗读,并通过信息技术营造情境,让大家对这一诗词的思想情感、壮怀激烈进行准确的把握;然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微写作,要求同学们用白话文来描绘诗词的场景意境。这就是让大家从读诗词、读图片、读资料中生发出情感,产生想象,并将脑海中的情感与想象的场景写成书面文字的过程,是读与写结合的过程,对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质量、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为了充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老师还会开展一些翻转课堂教学。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主题教学活动中,老师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将“如何写好故事”的技巧、案例等整合到一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要求同学们自行观看微课视频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老师留出10分钟时间去检验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是否全面,是否准确,同时对同学们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动,老师作为顾问指导,师生配合协作,同学们对微课中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深入,学习也更加自主高效。
         结语: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但也和人文教育、文化传承息息相关,是小学生身心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要更好的体现教育职能,为学生负责,为学科负责。教育工作者要找到适合班集体的语文教学路径,多创新、多尝试,真正为语文课堂的科学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永财.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5):65-66.
         [2]朱晓丹.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36.
         [3]林巧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19):76-77.
         [4]徐玲娇,裴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74-175.
         [5]林玉洁.依托文本 潜心涵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6(23):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