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刘实红
[导读] 在课程改革和减负政策的实施下,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摘要:在课程改革和减负政策的实施下,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基于此,通过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的分析,针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本文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信息化平台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及形成小组合作形式,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几方面,详细介绍了提升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生活化课堂

         前言:小学语文作为知识积累的基础学科,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及基本的文学素养,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走神,导致部分知识点的缺失,进而对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和趣味性的提升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掌握。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逐渐无法匹配当前教育资源发展速度,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慢慢开始不再适应目前的学生群体,逐步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授课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导致知识失去趣味性和实践性。尤其对于比较难以理解或者不是很感兴趣的文章内容,又无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致使学生产生抵触或很难掌握知识点。第二,单一枯燥的传统黑板教学不具备吸引力,也无法满足学生创新思维。仅仅使用苍白空洞的语言无法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不能吸引学生进入到文章描写的情境之中,使知识内容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晦涩难懂。第三,单方面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热情,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仅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导致教师讲解时难以把握教学难点和侧重点,导致有的内容重复讲解,有的内容一带而过而学生的理解并不全面。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实践并结合实际生活
          由于小学生对文学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因此相对于比较空泛难懂的语言来讲,如果能紧密联系生活,甚至利用身边的事物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说是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对于在二年级教材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先让同学们用笔记本或纸张卷成一个筒状,放到眼前进行观察,透过纸筒看到的教室及天空等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坐在井里观看天空的情形,是如何的片面,并想象和对比青蛙与小鸟的不同生活状态,才能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更容易从寓言中理解其中的寓意。又如,在二年级教材中《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老师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种植或移植一棵小植物,或者是观察家中植物,从而感受文中种植葫芦的喜悦与期盼之情,或深入观察植物是否受病虫害侵袭,如果有,还可以跟学生探讨是否需要针对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不处理会有什么后果等,直观的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情景之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同学们对动植物的热爱之情以及种植植物的动手能力,当植物开花或结果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培养孩子写观察日记等的延伸,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结合多媒体信息化教学
          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与教育资源相融合,给教育行业带来很多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便利和好处。多媒体的展现能力,可以将文章的过程性或故事性生动而连贯的直观展示出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知识变得更易于理解,同时通过手、眼、口、脑的同时刺激,会给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更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三年级教材中《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中,学生无法想象并理解整个旅行路线及过程,而此时配合一个相关的牛进食的完整过程的相关短片,就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文中的经历,让同学们在整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不仅了解到两只蟋蟀的深厚友谊,还能轻松学到了牛有四个胃、牛会反刍等科学知识。
此外,对于相对比较注重意境的表达简练的古诗词,也会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对于二年级必背古诗《村居》一文中,可以通过小短片展现出二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象,并充分展示出儿童放学后一同放纸鸢的欢乐场景。同时,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还体现在具备实时的沟通性等互动型工具上,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提升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提升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学生更有融入感和参与感,同时还会为了让自己的小组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而更加认真努力,从而提升老师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大家更愿意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学习环境。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小组的分配,不可平均水平相差悬殊,否则将导致整体水平较弱的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并引发消极情绪。还要注意对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使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中各成员之间都形成良性互动。例如,在三年级课文中《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中,对于文中我对翠鸟细致的观察描写,各小组总结翠鸟的特征和特性,经过小组成员间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后总结出相关描述,并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哪一个小组总结的最为全面准确则为第一名,还可设定适当奖励以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这篇文章所描述的细致观察,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细心观察的好处。可设定在小组成员之间每人对身边事物轮流进行描述,其他组员猜测所描述的事物,猜对最多者获胜,并得到奖励。以此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还可以巩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想象力。
结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不仅仅要从师资力量方面着手,还需要通过与实践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应用科技相融合,以及与团队协作方式相适应,从而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全面完善与当前体制和受众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构建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蔡璞,秦玉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1):80-81.

[2]张戊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田霜晨.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的特殊地位与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

[4]姚志成.情境创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教育评论,2001(01):81.

[5]陶保平,周端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8(12):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