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效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陈长富
[导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小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十分重视,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体而言呈较低水平,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并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贵州省德江县复兴镇梅子完小  565211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小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十分重视,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体而言呈较低水平,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并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引导和影响着师生学习生活的行为方式和行事准则。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孕育形成良好校风,赋予师生独立的思想和精神,加快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实现,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三点:第一,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在无形中产生积极影响,使小学生能够愉快学习,轻松成长。第二,能够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使小学生长期浸润在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中,思想道德素养不自觉就会有所提升,进而感悟做人的道理。第三,能够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教师的职业规划进行有益引导,使教师在校园中通过所感染到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如何建设小学校园文化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郁氛围
        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增加文化含量。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孝字入心入脑。学校先后开展两届孝德文化艺术节。开展五个一(给爷爷奶奶洗一次脚,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一声“爸妈,你辛苦”的问候,帮家里做一次家务,讲一个孝德故事,教师上一节孝德课)活动。学校根据班级年级特点,分别以“行孝班”“孝悌班”“孝诚班”“贤德班”“立德班”“正德班”为班级名称,每个班级根据班级主题文化开展活动。每学期在在教师中评出“校园十佳孝德楷模”,在学生中评选出“校园十佳孝德之星”。学校编写《孝德香满园》校本教材。把《中华孝道》定位学校的校舞。以少先队活动室为主阵地,学校校园广播站开展“好人好事”、“文学星空”、“新闻直通车”等栏目丰富学生的德育生活。学校打造“三名”(名人、名师、名生)工程,挖掘从梅子完小毕业的校友邱茂峰博士,简器江专家作为校园名人,本校县级骨干教师为名师,本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名生,为学生寻找榜样,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教育新阵地,通过图文并茂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校园无闲地,处处育人,校园无闲事,事事育人。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产生积极的教育力量,也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小学发展中,要采取舆论诱导作用,加大对积极正面思想的宣传,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校园;向学生讲解学校发展历程、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接受正面思想的熏陶,创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及时纠正校园中的不良风气和负面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制度是保障,有制度才能进行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与制约。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学生日常行为,保证学生行为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校园规章制度的建立须以人为本,尊重师生的意见,保证师生利益,建立公平合理的规章制度。此外,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做到“公平、规范、高效”,必须使校园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师生都能主动地遵守校园规章制度,杜绝令行不止情况出现。


        (四)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深入实际并且贯穿于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校园活动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为此,学校管理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经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悟它的核心意义;在校园活动计划安排中,教育者应积极发掘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实力。依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好胜心强烈等特点,进行鼓励式引导和发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无孝无德。学校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培育新时代的好少年。在两届孝德文化艺术节中,学校开展的“写孝德字,做孝德事,成孝德人”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孝德文化的熏陶,学生回家后能够主动帮助做家务,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递上一杯水,给长辈洗洗脚,让学生把孝德文化在生活中践行。学校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的照片在走廊、文化广场进行展示,形成一道校园靓丽的孝德文化风景线。学校校舞《中华孝道》先后获得县级市级优秀节目奖。中华传统文化形象代表孔子像在校园文化广场显得格外庄重,孝德文化墙上展现的是栩栩如生的孝德经典故事,校训“以孝为先,立德树人”几个钛金字在教学楼上徐徐生辉。“当孩子跪在我面前为我洗脚的那一瞬间,我很感动,我就在想,孩子在对我尽孝,我该怎样去孝敬我的父母?”家长在学校家长会上谈到学校孝德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时说。
        (五)促进校园文化品牌化发展
        校园文化也讲究精品树立,也应该用品牌的思维来建设。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制度的特殊性,我国的学校教育大多缺乏危机意识,导致创新、竞争等方面能力的欠缺。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形成产业化布局,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教育面临着国际竞争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教育国际化问题是我国新一轮课改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国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
        (六)培育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
        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所改变,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荣辱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自发的去做有利于祖国、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学校的事情。因此,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宗旨,开展实施校本课程,使学生在教学与活动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学校可以组织成立美术、象棋、舞蹈、乐团、武术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有益、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节,组织跳绳、毽子、足球、拔河等体育赛事,组织书法、绘画、舞蹈、唱歌等艺术活动,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所长,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利用不同的节日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七)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意识
        教师是校园文化推进的操盘手,学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所有的理论知识都需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到达学生那里,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的积极响应、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剔除教师的作用,教育改革将不复存在。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通向知识海洋的引路人,更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因此,教职工的生存质量、提升空间应成为学校重点关注和改善的问题,建设良好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多方面的福利和政策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真真切切为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校园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还需要结合所在小学的自身特点,并用以适合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各项素质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基于传统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3.
        [2]梁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聊城大学,2019.
        [3]刘西梓.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