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高云
[导读] 数学认知主要针对3岁~6岁的幼儿,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感知形状与空间的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幼儿天性比较活泼,且认知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方式等开展更加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幼儿更加形象地感知数学,从而更轻松地建构数学知识网络。教师开展生活化以及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从而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幼儿园
        摘要:数学认知主要针对3岁~6岁的幼儿,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感知形状与空间的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幼儿天性比较活泼,且认知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方式等开展更加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幼儿更加形象地感知数学,从而更轻松地建构数学知识网络。教师开展生活化以及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从而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索,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
       
       
引言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实施以来,很多幼儿教师对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展开了积极探索,希望能提升幼儿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为幼儿今后能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基础。幼儿教师要将严谨、抽象的数学内容与随性、形象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幼儿教育中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场景,激发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帮助幼儿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一、幼儿园实施数学生活化与游戏化的现状
        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幼儿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幼儿数学教学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抽象,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要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同时把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游戏化的重要意义
        生活化与游戏化是现阶段幼儿教育中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有段。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游戏活动中,也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教育目标的高效实现。所以说,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游戏活动,在唤醒幼儿参与热情的基础上,让幼儿更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索
        (一)迁移接近生活的数学问题
        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决定了数学教育最终要回归到生活中。为此,在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以及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幼儿经历了认识、实践以及反思后,就会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3、4、5、6之后,教师试着让幼儿学习7、8、9、10,让幼儿以生活为基础找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相关实践。如此,教师发挥了自身的点拨与引导作用,让幼儿逐渐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幼儿在吃东西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是不是比自己的东西多等问题,这样抓住幼儿感兴趣和熟悉的东西,帮助幼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简化数学理论,科学设计游戏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特点,如果单纯地为幼儿讲授,既不利于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对数学理论进行简化,以贴近幼儿的认知特点,将其与游戏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幼儿园中大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笔者就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了数分合的游戏,将提前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片拿出来,并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形,接着播放有趣的音乐,以让幼儿放松身心,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游戏中;然后我说出一个数字“7”,让幼儿自己找一找,合谁在一起相加能够得到“7”,依次进行,我说出很多数字,让幼儿进行自主寻找,幼儿玩的不亦乐乎。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缓解了数学学习的枯燥,还让幼儿在快乐地参与游戏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创编主题式的数学游戏
        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设计各种主题的数学游戏,可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幼儿更快地融入数学游戏中。例如,在建房子的游戏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几种形状不同的立体积木,并按照体积大小写上对应的数字,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能复习6以内的数字,并感知其排列规律。同时,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行比较,从而在建房子的游戏中能深刻体会到体积大的积木搭建的房子更大,从而更好地感知数字的大小。
        (五)构建家庭与幼儿园共建模式
        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园生活化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家庭与幼儿园共建模式,以实现幼儿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使数学教育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完成的。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幼儿教师不仅要挖掘幼儿在园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还要引导家长积极开发家庭生活中蕴含的数学资源。这样才能为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幼儿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幼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注重开展生活化与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方便幼儿理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幼儿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舒扬.幼儿园数学活动如何实现生活化、游戏化[J].才智,2020(11):126.
        [2]冯光丽.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8):72-73.
        [3]王淑丹.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