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王露
[导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供参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育领域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使我国教育工作得到了现代化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幼儿兴趣,更能够对幼儿教育的形式予以完善,促进科学领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高效、优质的幼儿教育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科学领域

        引言:信息技术的教育形式极大的提升了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科学领域的教育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就目前的教学成果来看,幼儿的综合能力与科学意识得以有效启发,这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对此,当代幼儿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完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形式,巩固幼儿的科学认知,切实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活跃幼儿教育氛围,启发幼儿探索兴趣
        兴趣是幼儿在探索科学之路上最好的指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情绪,使幼儿教育中对科学知识方面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科学技术的教学方法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将相关科学实验及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幼儿面前。如在幼儿教育的科学活动《多彩的鱼》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利用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将不同颜色的鱼展示处理,让幼儿初步了解鱼的基本特点,待到幼儿准备完毕以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对绘画的鱼进行“生动的处理”,使其在电子白板上“游动”起来。幼儿对教师的这一操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教师所展示的信息技术正是计算机应用中的Flash技术,将绘画完毕的物体以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之前对相关资源进行处理,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Flash动画,在课堂中播放出来。动画可伴随愉快的少儿音乐一同播放,还可以“鱼”的口吻向幼儿作出自我介绍,让幼儿深入了解海洋中的鱼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在信息技术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课件中呈现出的教学资源进行总结,对发言优秀的幼儿可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性。
二、完善幼儿教育形式,整合科学教育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幼儿教育的情景模式,是对幼儿教育形式的再次完善。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动态化的教学课件,如PPT课件及Flash动画课件等,多种形式的展现方法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接受知识水平的提升非常有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营造多种形式的课堂氛围,需要教育者依据科学活动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并结合计算机及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强化情境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作用。教师还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短视频,让幼儿在观看视频时体验到实验的奇妙。部分教育者认为,在幼儿面前展示实验的教育效果更好,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许多实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实际展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存在视觉死角,未必能够保证实验的绝对成功,因而通过大屏幕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展示实验,往往能够给幼儿更好的探究体验。如在“彩虹与七色光”的实验短视频中,教师用一个较大的三棱镜来折射太阳光,在三棱镜后面的白板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彩虹”,也称之为“七色光”。幼儿在观看到此处时,非常好奇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这是教师可发放一些较小的三棱镜器材,让幼儿动手去实践,自主探索折射太阳光的角度,享受于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巩固幼儿认知基础,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将信息技术与幼儿科学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时期,此时的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尚处于萌芽状态,自我观念不足且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应当是高效且具有趣味的,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然而培养幼儿的兴趣只是前期的教学任务,启蒙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才能根本的教学任务,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并不能教授幼儿过多的科学知识,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巩固幼儿的认知基础,让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动手实践活动,提升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促使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如在进行“制作泡泡”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用“洗衣粉、洗洁精、胶水”三种物质制作泡泡,让幼儿思考这三种物质中的哪种可制作出大大的泡泡。幼儿并不知道答案,于是幼儿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展示了制作的课件,在课件的视频中发现,“洗洁精”可以用来制作泡泡,并且加入一些白糖之后,泡泡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会更长。在观看完课件以后,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参与到泡泡的制作环节中,学生也获得了更好的实践体验。
结束语:在当代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质量起到助益作用,并且整合了幼儿科学活动的教育资源,提升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促使幼儿在观看教学资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师燕.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领域各学科的整合[J].学周刊,2018(14):166-167.
[2]曲静敏.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