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学员的学习方式和教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员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型军事人材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认识 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部队和生活中选择确定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则是针对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教学组织、指导、评价活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部队院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学员的学习方式和教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员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型军事人材的培养。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时代特征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以培养学员个性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它主张从学员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其内容应当面向学员的整个生活和科学世界,而不是把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强化为核心内容,因此,不可能也不应当去寻求一种普遍的、适用于所有学员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教学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体现的对象,有多少教学对象,可能就有多少种学习的方式,教学理所当然应当遵循每个学员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由此可见,研究性教学不仅仅是一个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而转变学员学习方式的问题,它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学员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展开创造的空间,促进学员个性健全发展。研究性学习与教学的开展是与发展的时代紧密相连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价值在于充分拓展了学员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教学,就是要改变学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学员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学员知识向实践的转换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的健全个性得到开发与持续发展。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强调的是结果,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则是重视过程淡化结果。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于学员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看通过这一过程和方法学员是否得到了锻炼,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至于结果,它只是学习评价的一个参照。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员处于自主的主动地位,教员处于指导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员既不能不到位,又不能越俎代庖,教员的指导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越位,不代谋,不使令。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可行性
部队院校有着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良好基础。
首先是近年来院校普遍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实践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本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并不是一对矛盾关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本质也是要通过学员自身的实践来提高学员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教学方法有差异。实践性教学虽然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性环节,但教员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让学员处于自主的主动地位。二者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就是改革教学方法,转换角色。
其次,军队院校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学员除从地方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的外,都有军旅生活的经历,他们大多是优秀的正副班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自理自控能力。从学员生理上来看,思辩能力更加成熟,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军队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再次,军队院校严密的组织系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提供了组织保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员自主完成研究的全部过程,但并是学员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的盲目行动。它不排除教员的指导和组织的帮助,并且是在有序严密的组织系统下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离开了这一组织系统,学习的效果就无法保证。军队院校严密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方法,学员良好的军人素质及严格的组织纪律,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有利条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增设研究型学习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目前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构成,军队院校虽然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与丰富的经验,但实践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毕竟在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性教学是不能代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无论是从军队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毕业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来看,还是从学员毕业后的长期发展来看,研究性学习课程都有必要也应当成为军队院校教育体系中的有机构成。
(二)设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涵目前军队院校所设的全部课程,还可以扩大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学员的现实工作、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外延是无止境的。设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要将知识的单一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思辩性,现实性与前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总而言之,课题设置的范围要广。
因为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员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以调动学员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内容要符合院校、学员、军队建设及地方社会发展需要、重点突出。
可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与院校已经开展且有一定基础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因为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也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构成。
(三)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基本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就教学而言,其方式方法无固定的模式,但从教学的规律性来看,从方便教学、方便指导、方便考评的角度来看,还是应当建立一个教学基本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基本模式要包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要有可操作性,便于学员、教员、保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具体执行。
具体的教学程序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png)
(四)处理好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第一任职能力的作用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了否定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只是过去学科课程的学习一直占据着学员学习的主导地位,学员的自主学习常常被忽略。学科课程可以给学员打下全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在增加学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员的理性认识得到拓展与升华。在我们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中,已经渗透着研究性学习的因素,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一种学习方式的课程,所以它又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区别,又有联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当向课程本身那样,不要现在就下结论,就要结果,而是应当勇敢地走进课程大胆实践,体验创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