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家庭是人生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父母由于工作的忙碌,和对教育的理解相对落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上的不当表现无从入手或置之不理,或处置失当,导致一些孩子学习和成长与家长的理想背道而驰,有的孩子形成了“双重人格”,有的形成了扭曲的性格,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悲剧?这些现象都与家庭教育中缺乏爱密切相关。基础教育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始终贯穿着爱,那么他的工作会事半功倍,思想工作攻心为上,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所以,用爱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是解决问题学生的关健,这都需要我们共同去深究。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强则国家兴,科教兴邦,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家庭教育 师生沟通 家校一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情”的力量和影响,前人早就熟知并推崇。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人类所不可缺失的。可是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充满了利益关系,使得情分变得越来越淡薄。这种种的境况不但在社会中发生,而且直接在家庭、学校中一一涌现,父母与老师,都由于诸多的因素的制约,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上的不当表现无从入手或置之不理,导致一些孩子平时所想所为与家长、老师所叨念的一套套道理背道而驰,一些孩子在校与在家完全相反的“双重人格”令人担忧,更有甚者形成了扭曲的性格,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悲剧?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造成此局面的是社会现状感染,是学校、教师的教化,还是家庭因素的影响,更或者是孩子缺乏自律、自我放纵,这都需要我们共同去深究。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关重要
“三岁定八十”这句话并非全无依据。孩子出生后是一张白纸,你想在上面涂红抹黑都可以。在这一段懵懂期,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刻画在孩子的脑海里,投影在孩子的言行中,父母成了孩子的模范。而孩子进入学校后,还未经过琢磨,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只能说是孩子受父母教育的一种展现。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本点,父母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受教育的程度的高低,甚至是学生行为和品德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孩子所处环境和家庭条件的不一致,我们把家长的态度大体划分为四大类:一是只顾赚钱,把孩子放在学校,一切由学校、老师负责;一是过度溺爱,孩子能学多少就多少,只要过得开开心心、健康康康就可;一是甩手掌柜,只要不用管,如何就如何吧;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强权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把孩子管得严严实实的;一是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为孩子营造促其发展的空间,要在平等意义上与孩子多交流沟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典范作用。当然,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性格的孩子,也就造不同的人生。
二、爱――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衡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那就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少吧!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有很多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稚拙,心智不成熟,就像一块刚挖掘出来却未曾雕刻的玉石。教师如果能用爱、耐心和细心去呵护、关爱他们,去帮助他们,这些璞玉一定能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必须下一番功夫,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
如我三年级接班时,原来的班主任向我反映:班里的一个男孩,有小儿多动症,经常无事找事,哪怕别人从他身边走过,他都要拍拍别人,经常引起争执,最后演变成打架;而且和另外一个男孩子经常有争执,常因一些小事就打起了,一天一小打,一周一大闹;老师想尽办法都没取得效果,因为他控制不住自己。最后,老师只好每天把他劣性归纳后编成短信发给家长。我接班后的第一天就收到了许多被欺负的学生的投诉, 我一一听取她们的诉说,一方面让她们体谅男孩的“难以自控”,并劝说她们同学之间要友;,另一方面我又个别找了这个男孩子谈心,平日里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结果发现他特别爱踢足球,于是我找来家长商讨,让他参加了学校足球兴趣班的学习,又利用校内足球比赛这个契机,让他担任班的足球组长,组织足球训练;下课时又安排一些他乐于完成的“跑腿活”消耗他的体能,又能帮助同学,还不时的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半个学期过去了,在忙碌的“工作”中,他得到了满足,和一部分同学的拥戴,这个学生慢慢地改变了过来,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所谓“慢工出细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最需要的是爱,是耐心,细雨润无声,用微笑取代责骂,用真心实意换取学生满心的信任,用无私的爱搭建交流的桥梁。
爱是教师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思想,增进相互情感的最有效的手段。爱学生就是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到真诚的爱,从而鼓足勇气,奋发努力。
三、学校和家庭教育具备一致性,齐创共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俗话说:筵无好筵会无好会。据统计,家长中,被班主任请到学校的商量事情的,99%都是因为孩子长期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或者是经常打架。班主任苦无办法之下,只能寄希望于家长的共同合作教育。所以请家长来学校面对面告状、指责,引起家长关注,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这种种使得家长一接到老师电话就蹙眉,心里在打鼓。另一方面,家长针对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一点的建议,学校、教师就认为家长在挑毛病、指指点点。这类做法和想法严重的阻挠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作为学校也好,教师也好,首先必须虚心的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的建议并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其次,还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班级的事务中去。学校要选择一写素质高,有爱心的家长,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年级——班级。让家长会委员协助班主任、级长、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成了家委会微信群,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告知家长委员会成员,让他们广而告之。同时通过他们收集其他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会代表与其他家长沟通,有这么一道桥梁,可以加深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密切,必将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21世纪,科技不断发展,孩子了解的更好,逆反的心理也就更加的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一种抵触、不顺从的态度: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所以家长、教师对孩子、学生应倾注真诚的爱,并互相合作、共同协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
参考文献:
[1]王洪全刘国卿刘锡楷. 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26):20-20.
[2]黄镇楠. 教育需要充满艺术的师爱[J]. 师道, 2005(7):40-40.
[3]李艳梅. 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管窥[J]. 学周刊, 2013(23):10-11.
[4]宁莹莹. 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