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之素材积累——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浅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郭海云
[导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作文无疑是最能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
东方红学校  湖北  潜江  433100
        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作文无疑是最能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感体验;语言构建;文化传承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但却是学生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作文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现实教学中,对于写作技巧的探讨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可能效果是最立竿见影的。各位大厨们都在切磋技艺,本人经验浅薄就粗略地谈谈 “食材”。
        一、擦亮双眸,慧识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虽说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但是不至于每次动笔写的时候,总能看到大部分学生抓耳挠腮、一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表情。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可能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呢?口头说教、图片展示、同学分享……或许都是办法,身临其境是否更好。于是,我抓住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农耕乐园秋游的契机,和他们一起赏百花园、游葡萄长廊、玩泥潭摸鱼……充分体验生活之后,在《山中访友》这课的教学中我又有意识地去选取文章中优美的句段让学生仿写、分享、交流、点评。做足了准备工作,于是周末习作就学生们用笔记录下这次亲身经历的秋游。这次布置习作没有看到他们痛苦的表情,听到他们哀嚎的声音,而是收获了累累硕果,学生习作如:一出校门就与凉爽的秋风装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桂花的香气。秋游,真好!一路上我们拉着小手唱着歌,时不时地还和路边的小鸟打打招呼,向飘落的树叶问问好,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达了秋游的目的地——农耕乐园。
        二、创设情景,激发灵感
        点燃学生的的创造激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初中短暂的生活,能让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课堂教学。在班级人口众多,时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例如:在“青春”这一主题作文教学前,我收集了油田老工人们年轻时开拓江汉油田那段日子里最能承载青春时光的物件;收集里七零后、八零后记忆深处的葫芦娃、黑猫警长、阿凡提……收集了祖辈、父辈们的青春代言词。课堂上,我以时间为纵轴把图片和物件共同展示并附加讲解,再用多媒体伴奏上《青春纪念册》这一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为学生营造出浓浓的氛围。通过一节课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思如泉涌,下笔书写出来属于自己鲜活的、浓墨重彩的青春之歌。由此可见,精心的设计和选材,把学科教学需求和信息技术充分地融合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其他阅读课都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再现情景,活色生香
        赫克斯科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但是在批改写人、写事这类文章时总是容易看到千人一面的人物,千篇一律的事件。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怎么拨开云雾见明月呢?我想到打开封尘的记忆最有效的钥匙就是情景再现。例如:《王几何》这一课是通过典型事件塑造的人物形象,而且是老师,条件便利。于是在这课教学前我做了“民意“调查,了解了最受喜爱老师人选并且邀请这位同事前去助阵。课堂上,同事再现了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也是认真观察、用心体会。虽然情景一样,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重要的是还有记忆深处那片沃土或许在不知不觉中被开采了。此后,“我最喜爱的老师”这类文章学生写得虽称不上精彩纷呈,但也是各具特色。
        四、巧用资源,集腋成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概讲的是人长时间受诗词熏陶,慢慢地就会附庸风雅。学生习作同样也是如此,想要下笔如有神,就需要学生读书破万卷。怎么破呢?紧抓课内,调动课外。其实选入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比较典型的范文。在学习课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技巧、语言特色,并适时地通过仿写、扩写、改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笔下功夫。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们对课文结局进行了改写,通过习作为学生积累刻画个性化人物的经验。再如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这一篇课文时,又为同学们积累了书写母爱的写作方法。阅读课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好词佳句,记录心得体会,为建习作大楼添砖加瓦。课外,我们师生也共同选取书籍,列选书单,制定阅读计划,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五、引经据典,妙用诗歌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不仅可以陶冶师生的气质、提升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作为绝佳的素材为我们的习作服务。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诗词为我们的作文所用呢?我个人认为方法有三:其一,根据作文内容的需要直接引用诗词原句;其二,根据诗词的内容和作者创作的背景联合运用;其三,化用诗句即对经典诗句展开镜头描写。通过实际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引用诗词这种方法对学生的习作无论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习作的语言与构建方面,例如罗同学在《书香气息》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书香带着我们游览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让我欣赏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用清新自然的语句,不仅描绘出柳树的姿态,还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让我观赏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动,用拟人的手法使诗句妙趣横生,诗中许多字眼都体现出小池的小巧玲珑。让我细赏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独特,那经霜的枫叶红艳都赛过了春天的花,难怪游人都驻足观望。让人浮想联翩,让人为之陶醉。让我饱览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宁静,把雪落在树上当做是春天开满梨花的树,把雪花当做是树的点缀,让画面如临眼前。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学生构建丰富素材库,期待他日开出灿烂 “七色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