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整合,撑起信息技术课堂一片晴空——小学《信息技术》下册PowerPoint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喻俊云
[导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渐趋成熟,其多样性的前景为我们展 现了无尽的魅力。在本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将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部分的教学与各学科结合 起来,力图使学生学有任务,学有兴趣,学有动力,从而不仅提高了学生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能力,同 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资溪县嵩市中心小学  江西省  抚州市  335303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渐趋成熟,其多样性的前景为我们展 现了无尽的魅力。在本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将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部分的教学与各学科结合 起来,力图使学生学有任务,学有兴趣,学有动力,从而不仅提高了学生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能力,同 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设计方案
       
       
(一)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了解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 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注意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使学生学 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PPT部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小学部分的第六模块,该 模块是在学生掌握了信息的识别与获取方法,学会了信息的整理、存储与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 的加工与表达,完成对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PPT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自动 化集成软件Microsoft Office中的核心组件之一,是功能强大的电子幻灯演示软件。PPT可以将文 字、图片、视频等整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电子作品。
        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 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结合现阶段小学生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课程,我 们试图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PPT部分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PPT这种电子幻灯演示软件,而且发挥语文的陶冶功能、美术的审美功能,综合实践的实践功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于创 新。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的功能及作用。
        2.掌握创建及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
        3.学会放映演示文稿。
        4.熟练掌握插入多媒体素材的方法。


        5.学会设置超链接
        6.学会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集成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突出主题思想,完成信息作品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展示于评价中认识作品,能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主题 演示文稿来表达中心思想。
        2.能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交流思想,并在制作过程中 学会与人合作。
        行为与创新
        能根据生活、学习中的主题内容,规划,设计演示文稿,通过不同的素材表现主图,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重点
        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围绕主题内容制作演示
        二、教材处理及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确定活动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 习兴趣是和情感相互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 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单元学习初,设计组织一个作品展,主要向学生展示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作品,作品多 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通过学生预览演示文稿的呈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为单元整天教学奠定基础。这种从实际出发,由情境入手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的需 要,更能唤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而且避免使本模块的任务目标过于分散。
        (二)任务驱动,利用知识迁移
        良好的参与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强烈求知欲,但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是让 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PPT与学生学过的word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对于PPT软件环境的认识,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 法,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学习相似的知识点,其他认知类内容可以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