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策略探析程明炎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程明炎
[导读] 语文新课标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喜爱学习,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由创造力。进而实现以学习为桥梁和载体,让小学生在体会和感受文学世界中,具有广博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策略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新课标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喜爱学习,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由创造力。进而实现以学习为桥梁和载体,让小学生在体会和感受文学世界中,具有广博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策略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学生不管是想象力还是思维能力等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储备到知识的同时,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全能型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自由创造力这方面的培养,并且要统筹学校的师资力量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创造能力上有一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培养小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源泉。“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使小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小学生对于课堂上讲述的文章进行合理想象,对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从而有助于小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写作能力是学习语文和体现语文功底的重要体现,也是为以后工作中撰写稿件、简报、汇报等的重要基础。从小学起就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运用新的视角,另辟新径,进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第三,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对创新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形成创造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竭力相助,学生必须有兴趣,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要循序渐进,逐渐使小学生拥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力,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认字和写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逐渐落后,并且不符合时代和学生的需求。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课上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课下进行背诵和练习的教学模式依然可见,这样的机械化教学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吸收和消化,因此自身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也很难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并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内心,最终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而是让他们去被动接受知识,自身的天性、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也不能够发挥出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其创造思维也会逐渐被磨灭,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为语文教师的基础,语文教师能够把生字、词语、句子、段落、文章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表达出来十分重要,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和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事半功倍。小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因教师丰富、活力的语言而被激发,他们会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和讲解在脑海中形成相应情形,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二是提升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朋友的姿态刺激小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造力。一个和颜悦色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定会比一个横眉冷对的教师受欢迎,所以具有亲和力的教师也是提升课堂氛围和活跃小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可以与小学生更加亲近,使小学生都能够展开心扉和教师交谈,教师可以从与小学生的谈话和交流中理解小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进而从适合小学生的角度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发散力和创造能力。
        (二)强化读写训练
        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创造力的过程中,需要以理解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为前提,形成小学生的阅读新观念、新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应具有创新思维,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阅读讲解中,“讲”的是标准答案,“解”的是如何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应给予其充分的阅读空间,并设置开放性阅读平台,在强化读写训练中,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阅读,并进行阅读累积。例如:丰富班级中“读书角”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能够将阅读感受记录下来。阅读笔记的长短、角度不限,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对精美段落的摘抄,还可以是对留白结尾的续写等。以形成阅读积累的方式,促进学生内化文学知识,使其在“读书破万卷中,下笔如有神”,进以在形成自我感受中,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创造力。
        (三)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创造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传统文化教学的最后一步着力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大胆想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培养其阅读创造力中,应秉持包容、开放、创新的理念实施教学,遵循生本原则,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只有序引导、有效规范,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书籍种类中,使小学生的阅读愈发深入。
        参考文献:
        [1]盛泽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8(10):177.
        [2]孔维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策略探析[J].读写算,2018(20):176.
        [3]张耀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29):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