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喻惠婷
[导读]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一个民族和社会想要进步,需要不断的开拓进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一个民族和社会想要进步,需要不断的开拓进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初中化学

        化学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科,一种元素配上不同的元素会有不同地反映,人们学习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纵观历史长河,很多伟人发现新的元素配方,药剂使用,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顽疾,抑或调整了搭配方式,加速了社会发展,因此,创新精神对于理科尤为重要,现今初中化学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人深思。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基于自身的知识创新,学生在自己摸索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发挥想象进行研究,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基础越牢,以后学习也会更加轻松,同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摸索规律,总结规律,一理通,百理明,只有真正掌握了规律,才能更好的学习[1]。
        创新向下可以让学生基础牢固,向上可以让学生上限提升更高,创新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准,老师应该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热情,这样老师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于化学有更高的热情,也能提升课堂上课的效率,更快更好的达到课程目的。中学是学生养成和个人塑造的成长阶段,意识到学习的作用和乐趣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要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很快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厌烦厌倦,在接下来的求学阶段也是不甘不愿,因此在中学阶段,养成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二、何提高创新能力
(一)培养能力
        创新对于学生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灵活运用了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明白自己想要创新的方向,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途径就是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当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灵活掌握,学生才有创新的条件和精力,每一科知识都是传承悠久的,有着自己的历史和韵味,想要发现新的东西,不是一门心思另辟蹊径剑走偏峰,而是需要继承和学习过前人的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学到的知识越浩瀚,就会越感觉自己掌握的面积太狭小,开拓不是在已有的领地上开拓,而是扩大这个知识的面积,所以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才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基础[2]。


(二)提高师资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常说如果学生需要有一杯水,那么对应的老师应该有一桶水,而学生需要一桶水,对应的老师需要有一池子的水,教师在学生求学过程中重要程度无需赘述,有目共睹,那么如果想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同时,老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首先就不能墨守成规,树立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局限于课本,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教师做到了,才能更好的说服学生也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支持鼓励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适当的促进和激励,比如构建一个鼓励的机制,根据学科的特点做一些比赛,鼓励一部分人先动起来,然后用先动的人带动后动的人,整个群体就可以慢慢地活跃起来,一个种族,一个文化或者是一门学科,只有一直保持活力,才能一直传承下去,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创新的作品得到舞台的展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新的团体,教师方面也要不断的加强引导,引导学生不断的创新,也可以定期开一个专门的课堂,让学生近距离的观看化学分子间的奇妙反应,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不断的创新,提升的动力[3] 。学习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一个和谐自主开放的氛围下,学生也更容易静下心来去学习,去提问,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也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和差异,平等而自由,只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学生才会大胆假设,大胆尝试,他们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释放和锻炼。
(四)开展实践
        不同元素的不同搭配产生的不同结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死记硬背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亲手试过,看到了颜色变化,形态变化还有发出的声音,感受更加直观,对于化学的公式和元素之间的反应也能更好的记住,开展实验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进行亲身实践,自身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化学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一个微妙的差别都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在失败的时候学着自己找到原因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实践,精通步骤之后就会有新的想法有新的产物,就会不断的进步和提升[4]。
        兴趣永远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只有产生兴趣才会对其产生热情,要才有不断研究不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书上的公式,抽象的反应现象,还有看起来像是孪生兄弟希望让人难以辨认的元素字母符号,如果不展开实验,化学会变得枯燥而抽象,多优美的词汇去形容一个反应的奇妙都略有缺失,语言的张力很大也很小,如果不实践一切都只是一堆文字描述,积累的多的就混淆了,只有亲眼看过,什么元素放入什么元素之后会发生什么,甚至于当时跟朋友的对话,当天穿的衣服,都能想的起来,亲身经历远比道听途说要深刻的多得多。
三、结束语
        创造能力与生俱来,但是需要发掘和锻炼,也需要自身能力为基础,化学是一个繁杂细密又不断碰撞的学科,有着千变万化的状态,也有千奇百怪的反应,其创新对于创新者本身要求颇高,掌握知识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所以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周遭环境的支持,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宏松.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山西青年,2019,(17):72-73.
[2]田有文.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J].青春岁月,2019,(28):154.
[3]赵飞燕.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教学考试,2017,(16):167.
[4]李承金.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未来英才,2014,(9):2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