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谯泽菲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然后探究其具体的转化策略,以供参考。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去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然后结合成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教育策略,更好的完成学困生转化。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然后探究其具体的转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途径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包含了很多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点,学生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加上很多学生本身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分层现象,从而导致出现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样的想要转化学困生,教师也需要做好相关准备,从形成学困生的根本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更好的完成学困生转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其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但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学习难度比较大,而小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不足,很容易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其二,学生基础薄弱。每一个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很难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导致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出现听不懂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基础就会变差,从而形成学困生。
2.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
2.1给予学困生更多赏识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很多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甚至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所以在学困生转化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关键[2]。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赏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也会更愿意去尝试学习数学,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就会消散很多,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去揣摩学困生的心理,仔细观察和寻找学困生的优点与长处,挖掘其优势与潜力,然后从这些方面入手,多鼓励学生参与,多赞扬和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学生的恐惧感就会慢慢消除,自信心也会慢慢建立起来,更有利于学困生转化。
        例如,在“找规律”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类似“1、3、5、7、9、11……”这时候,很多学生会发现这组数字后面一个都比前面一个多2,但是学困生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不敢大声说,只敢小声嘀咕或者干脆不说话,教师就需要多关注学困生,当学生小声嘀咕的时候,教师立刻表扬,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当学生不说话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来回答,类似“xx,你能告诉老师这组数字的规律吗?”因为这组数字规律比较简单,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大部分都能发现规律,所以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立刻给予表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2.2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更好的切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形成学困生的因素当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属于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时候,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合理的切入课堂,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更好完成学困生转化,培养学困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3]。此外,数学课堂教学中包含了很多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点,学困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将抽象性的知识点以更加形象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好的刺激学生感官,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圆的面积”相关内容教学中,很多学困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圆,然后提问“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圆,现在我们将圆切成若干份,能不能拼成长方形呢?”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不能。教师再进行教学引导“那么我们现在试试看能不能用圆来拼凑一个长方形。”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拼凑,学困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会被很好的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学困生也能很好的理解。
2.3合理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引入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往往有很多个学生,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性化差异,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学困生转化,教师还需要正视学困生的问题,结合班上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将分层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对学困生给予针对性的教学,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同一个梯形,然后将多边形分割成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最后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类似“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其面积公式是什么?”“通过前面我们学习的面积公式,应该怎么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问题进行回答,学困生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是小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所以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分析形成学困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形成原因,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兴趣、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更好的进行学困生转化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明翠. 显性教学——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J]. 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 2018, 014(005):P.8-8.
[2]周旭.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26(017):93-94.
[3]郭锦萍.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探索[J]. 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 2018, 033(011):P.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