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意识培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王友合
[导读] 在中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之下,小学数学的教育得到了很大改进,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摘要】:在中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之下,小学数学的教育得到了很大改进,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培养的现状和意义,以及如何具体实施做出个人的思考和探讨。通过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意识,培养策略,小学生 
        儿童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启蒙阶段,也是各种能力与意识培养的黄金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当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的教育需要有新的突破。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意识[2]。
        一、什么是独立思考意识
        人的独立思考意识可分为人的批判意识、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参与意识三个层面[3]。(1)人的批判意识就是人的辩证分析的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盲目的服从,更不会盲目的批判。在辩证的眼光中寻找事情的真相。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意见和见解。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所有发展的事物,不会人云亦云,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2)在人的自我意识培养方面,要求教育对象要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经过自身的理性思考,独立地作出自我的判断和选择,并根据这一判断和选择主导自我的意识、支配自我的行为。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拥有自我创造力和判断能力的自我个体。不会成为因为他人存在而存在,或者服从他人选择和决定的个体。(3)在人的参与意识培养过程中,教育发挥了巨大的效用,这是由于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只有教育者参与其中,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均参与其中的时候,教育内容就会因此产生巨大的效用。被教育者在与教育者互动的过程中,会加深被教育者对内容的理解深度。要建立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就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这就要将灌输式教育模式转变为互动式教育模式[4]。
        二、小学教师的教育要有前瞻性
        在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的过程中看到,在小学期间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在中学乃至大学的时候的学习往往都会更加轻松。例如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整理错题与典型题的习惯,在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过程中,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往往比那些没有做过这些活动的学生更加扎实。
        所以作为小学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放弃,通过自我的思考和与同学的讨论争取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出了很好的铺垫,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的效果,学生就会对教育过程产生较大的排斥性,使得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教师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在对学生良性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要更加关注。


        三、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人的创造力激发需要良好的环境。所谓良好的环境并非指物质上的环境,而是指精神层面的环境的氛围。也就是当周边的人都在积极的思考与创造的同时,也会激发其自身的创造欲望。良好的思考氛围,是创造的基本前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氛围的塑造,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能力的发挥。安静或者充满竞争力的课堂均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则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得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能和教师平等地对话,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让学生感到焦虑,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
        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考中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5]。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的根本是对学生分析数理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逻辑能力的培养。 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6]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提问与论辩使得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四、 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为不足,对于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及理论等都无法依靠自主探索或者思考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课本中的各种数学知识与学生所了解的一些现实生活知识  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其可以经由各种趣味性及生动性较强的生活现象,更好地理解、吸收和记忆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枯燥的数学定理和概念转换成学生日常所见的实际事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7]。
        其实不仅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运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方法,在对语文、科学等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联想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是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的启蒙。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铖.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4):125.
[2] 郭淑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 2019,(9):75,78.
[3] 柳珍.人的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论界, 2010, (2): 175-177.
[4] 张丽琼.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3): 145.
[5] 姚文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研教学理论, 2019, (16):80.
[6] 任福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与反思, 2019,(8):46.
[7] 李慧霞.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 2019, (42): 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