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思维能力属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新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典型的实验性和思维性学科,在这类学科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也是落实课程目标,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将大多数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的教学上,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多有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落实,课程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所以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将科学思维能力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时代,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具体包括:其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行业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当前依然有很多教师习惯性采取传统教学理念,直接将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也很难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1],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其二,课堂反馈不全面,师生思维交流碰撞很少,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满堂灌”加“魔鬼训练”的方式,缺乏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多维设计,导致很多课堂教学活动单一、反馈不全面。在一切为了高考的理念之下,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巨大,课业负担超重。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仅仅只是从考试分数的角度来确定成绩的优劣,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全面性,导致很难真正了解学生,得到的课堂反馈也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2.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以下针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一些初浅的分析:
其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内容的时代性和多维性。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2]。因此,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之下,高中物理教师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然后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去思考和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严谨的科学探究氛围,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再引导学生尝试去探究和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初步的科学思维,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
例如,在“曲线运动”相关知识点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轨迹特点和速度特点,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圆周远动、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通过多媒体教学,让一些抽象性的知识点直观化,课堂趣味性更高。
当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之后,教师再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并且为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类似“让学生尝试设计物理实验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力学条件”等,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其二,转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所以想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之下,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各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还可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竞赛等方式,将学生凝聚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出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保证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相关内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重力和万有引力,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并且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选派一个学生来代表本组发言,教师再让所有的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集一些万有引力的有关资料,并且尝试自己去探究重力与万有引力相关性质,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其三,理论联合实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更加偏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事实上,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只有通过大量实践的总结归纳、抽象提升才能得出,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使课堂更加生动多样,学生在参与实践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同时在实践实验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4]。
例如,在“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然后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内容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核后,让不同实验方案的同学分组进行动手实验操作,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来验证理论。各组实验结束后,组织各组同学代表交流各自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实验性教学,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想象力等均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甚至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生自我提升学习和动手实验中。通过增加课堂的多维性、转变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林伯来, 曾 斌. 浅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以传送带动力学模型为例[J]. 物理通报, 2017, 014(008):30-34.
[2]郑作毅.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v.4(14):78+85.
[3]马友.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对当前物理课堂环节有效性实践探究[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9, 002(002):P.73-74.
[4]卢雄亮.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下), 2018, 20(0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