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汤先汉
[导读]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教学方式不断地被革新。为了突破数学教学的平衡线,保证教学的优质性,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传播教育理念,并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摘要: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教学方式不断地被革新。为了突破数学教学的平衡线,保证教学的优质性,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传播教育理念,并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鼓励教师改善数学教学的弊端。在此过程中,数学教育质量得到了升华,当教师再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就能够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它们。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引言:作为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初中生,其能够分辨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时,就能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解决数学教育问题,教师必须要改进原有课堂中所存在的弊端,并突破现有的教育难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更为友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好奇,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设定教学环境
        在传统教育体系转换为新教育形式的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所有目前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初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普遍地,会无意识地在课堂中分散注意力,类似于发呆的行为经常出现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如若教师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将会造成局面的恶化,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各式的方法,以缓解此类课堂问题。而问题教学法的贯彻,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接受课堂效果的反馈,教师才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而学生回应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临场发挥能力,过度放松和机械化的课堂氛围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以教学方法的设计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在平面上任取一个点就可以画出一个圆”,但是通过不断地知识积累就会再次发现,“以平面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可以画出无数个圆”。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对圆的相关知识产生好奇,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积累关于圆的的知识,自发地研究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满足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设计散发性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输出者,学生是接收者,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此模式缺乏教育者接收学生反馈的过程。无论是何种情境下,只有当信息与信息的交流是一个双向过程时,才能将传播效果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问题教学法,同时,教师也需要启发学生对于自身身份的认知程度,并清醒地将角色定位到学习主体的认知。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符合的问题,并让学生对于不同问题进行小组探究,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优良品德,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当学生脱离教学环境后,也会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直在单一的环境之中自动切换学习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降低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并以“自我满足”的意识来满足自己的知识欲望。这种方法将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辨析力和创新创造力。同时,教师要接受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只有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教师才能与学生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勇敢发问,只有提出更多的“为什么”,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不同于一问一答的教育模式,开放式的问题会让学生对于数学增添一些想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从浅显的分析转换为理解事物的本质。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趣味性的体现,并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互动中加入趣味元素,例如,数字游戏会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字的好奇,并且打破学生内心对于数学的防线,在心理层面上不排斥数字,并且自发地对于数学产生学习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兴趣教学”。学生对于教师的关注程度会受到教师本身语言和说话方式的影响,枯燥乏味的问题会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但是当课堂氛围具有趣味性时,学生会将关注力放在课堂中。如果教师设定有趣的问题,就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也会得到超出预期效果的回应,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加深对这一问题的印象。问题是数学的“血液”,当问题的设计极具趣味性时,学生才会响应老师的教学,并在互动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交流沟通。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一些没有自控能力的学生会过度依赖网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立刻寻求网络的帮助,这样极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问题导学法,并加以利用,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意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丽.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9(52):41-42.

[2]马晓梅.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70-171.

[3]李文英.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