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已经对小学数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其中开放性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也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知识,这样对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入信息技术,从而让数学知识更加的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概念。虽然当前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但是却没有有效整合的方法,缺乏一定的深度。所以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还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方法
当前很多教师都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可是是否能够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待考究。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融合应该是有层次性、多元性的,还应该以相关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不能为了运用信息技术而偏离了教学的目标,更不能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形式。
一、当前信息技术运用的情况
(一)片面追求形式的新颖
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可以将图片、声音、文字等素材结合在一起进行,但是却不能代替真正的教学。一些教师因为太过于注重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就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这就会让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只是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效果却不好。
(二)太过于依赖多媒体
虽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如果运用了太多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还有一些教师运用了一些高难度的信息技术手段,却忽略了多媒体最基础的功能,比如画图、板书、挂图展示等等。过多的展示多媒体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的感觉,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师生互动。
(三)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虽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知识,却没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只是多媒体,还包括了网络技术、软件等技术,以及在课后形成的师生交流平台。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很难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再加上他们比较好动,就很容易在学习中出现走神的情况。所以如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也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程的一个重点。只有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才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图形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或者投放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辨认它们。教师还可以构建一个数学故事,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引导往往是有着一定的开放性,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用这些平面图形展示出来的规律去提问学生,问问他们这些平面图形具体叫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拥有了兴趣之后,往往会对学习平面图形有更多的认知,从而主动进行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幻灯片,更加符合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规律,特别运用了一些鲜艳的色彩之后,往往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作为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和图形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建立数学思维,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对出现的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在教学如何替换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杯子一层层叠加的状态,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倍数替换的过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应该尽量运用可视化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形成模型思想。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很好地从空间上理解立体图形,那么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维。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一般都是将教材当中的透视图拿出来让学生辨认。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彩色的实物图片,或者一些线条共同组成的透视图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建立起更加具体的数学模型。不管是替换思维还是立体思维,都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然后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这也对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模型思维,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收集资源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数学概念提出自己的疑问,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和教材中完全不同的观点和问题,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多提出一些新的观念,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答案,或者通过收集找到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时候,一些学生认为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一些整数,那么教师就可以自己不公布答案,而是将它作为一个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或者让他们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材料来反驳这个观点。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知道百分数也可以有小数点,也就是说它的分子不一定是整数。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是教师讲解,学生可能不会很快地理解概念,而如果运用信息化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面理解这些概念。所以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学会自己去收集一些知识,这样他们对知识点也可以记忆得更加的深刻。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当成他们探究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促进他们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能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初等教育,2017(10) .
[2]李忠胜.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初等教育,2018(2) .
[3]郑兴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J].初等教育,2013(7) .
[4]王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初等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