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奠定整节课教学基础的关键。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搭建一座桥梁。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正处在感性认知的阶段,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立足小学生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加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方法
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般。”足见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所谓教无定法,同样的新课导入,也没有固定的套用模式,这就要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精彩而恰当的导入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境界。
一、故事导入法
小学数学是研究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将具体的事物特征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抽象,相较于其它学科所包含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与故事,数学学科则比较枯燥与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讲述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程时,我们可以会为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来使学生认识到在进行物体观察时应当进行全面的观察,不能以偏概全。虽然很多教师在这一课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但是收到的教学效果却层次不齐。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讲述故事的方式不够正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与方式,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纯粹的念故事,收到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故事,还是应当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来丰富故事的内容,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情境导入法
暗示学家G·罗扎诺夫曾表示:“我们无时不刻被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教育者,同时也是为了它才接受教学与教育的。”小学生刚刚从家中走进校园,开始接触社会,对于缤纷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可以说,每一个情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美妙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独有情感色彩的场景氛围,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潜移默化中进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由于现在移动支付的普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人民币的机会非常少,这时教师便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创设一个以往超市购物的情境。即提前准备一些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一些价格标签,让学生为自己的物品进行定价,并贴上适合价格的标签。然后向学生分发一定数额的人民币,由教师扮演售货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购物的场景中。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跟随父母购物,虽然现金使用的少了,但是对于购物这一等价交换的过程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建立起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中人民币信息的联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能够增加学生探索教材知识内容的兴趣。
三、游戏导入法
热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游戏导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接触到新的知识,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但是由于课堂导入时间的限制,在进行游戏导入时,教师应当严格遵循导入环节的原则与要求,做到“准、联、精、巧”,合理把握游戏的度,切忌“刹不住车”,导致本末倒置。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下小玩偶、动物玩具、小汽车、水果模具等,并在教室中开辟出“小小停车场”、“玩偶框”、“果盘”等长丝。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与游戏,其他的学生作为啦啦队,看哪名同学能够又快又准的将这些东西放在正确的位置。这一游戏设计,不仅具有一定的竞赛性质,使学生积极、迅速的融入到游戏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氛围,使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便能够被愉快的氛围所感染,在游戏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分类与整理的含义,学生正确的分类方法。且教师还能够很好的控制游戏的时间,使游戏时间不至于过长,而耽误后续的教学,符合课堂导入“准、联、精、巧”的原则与要求。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向关键处,引入需要时,不断的探索新的课堂导入方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除了以上导入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采用复习导入、提问导入、操作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方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实现学生、教师、课堂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提高课堂导入的时效性,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蕾.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豆海燕.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5(25):111.
[3]苏宗混. 简洁开场,精巧导课——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