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对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们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培养。本文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教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并据此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教授方式
引言
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授环节中,不仅仅应该注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发性,培养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
一、设计有趣的课程引入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趣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引入,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情景化教授,将生动形象的情境带入到抽象的数学中,通过情景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们更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会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兴趣是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动力,只有以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才能为学生提高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奠定基础。
具体应用实践,可如下例所示:
在进行“有理数的平方”内容教授中,初中数学的老师可以引用《国际象棋赏赐》的故事进行课程的引入。在这一故事中,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因为发明了象棋而受到国王的赏赐,当国王询问发明者需要何种赏赐的时候,发明者回答到:“我想要的赏赐非常简单,仅仅只需要您赏赐麦粒于我。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入一颗麦粒,下一个格子中放入两颗,之后是四颗。根据这样的规律,在下一个格子中放入上一个格子数量的两倍即可,用此方法,将象棋棋盘上的64个棋格都放上麦粒便行。”就像大家所想的一样,国王也觉得这个要求并没有难以实现,因此欣然同意了,但是实际上举全国之力,国王都无法满足发明者的要求。
通过这样故事化的引入,势必会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好奇心,他们会想了解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故事中的情况发生。这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利用数量表达每一个棋盘格的麦粒数量。
第一个棋盘格中麦粒个数:1
第二个棋盘格中麦粒个数:1*2
第三个棋盘格中麦粒个数:1*2*2
第四个棋盘格中麦粒个数:1*2*2*2
第五个棋盘格中麦粒个数:1*2*2*2*2
……
通过列举学生们会发现,数量的表达式越来越复杂,那是否有简便的方法进行表达呢?教师由此引入“有理数的平方”这一概念。使得同学们在强烈的兴趣下展开数学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了相关知识。只有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才能为锻炼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奠定基础。
二、强调一题多解,共同探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授中积极主动的展开讨论。针对一个题目,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互相交流,想出多种不同的解题办法,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能力。教师可以以设置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有自由讨论的空间,有互相交流的伙伴。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寻求一题多解的办法。如题:直线AB与直接CD平行,直线L与AB相交于点E,与直线CD相交于点F。
∠1为130度,求∠2的大小。、
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积极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
方法一:可以在解题中找到角2的内错角,并将其与角1搭建联系,以此求出角1的大小;
方法二:可以在解题中找到角2的同位角,并将其与角1搭建联系,以此求出角1的大小;
方法三:可以在解题中找到角2的同旁内角,并将其与角1搭建联系,以此求出角1的大小;
在学生们积极的探讨过程中,可以挖掘出对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既能够让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够让学生们学会发散思维,锻炼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方式的培养。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巩固着知识,发挥着自发性与主体性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能力。
三、提高学生动手动力,以直观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
在过去的教授环节中,教书主要是通过课堂形式,单方面的向学生输送内容与知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往往都是被动的,学生们很难发挥自身的特点,挖掘自身的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方式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将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状态。
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里提及图形展开图的内容教授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立体图形的展开,化空间想象为直观感受,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能力。
首先,在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多个正方体以及剪刀。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正方体剪开,观察它们的展开图。在学生们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分组探讨: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是不是唯一的?若并非唯一的,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小组发现的展开图形。同时小组进一步探讨,是不是6块相同的正方形随机组成的展开图就一定能够折成正方体?若并不一定的话,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小组发现的非展开图形。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们自主参与,自己动手,相互配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对数学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对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们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授环节中,不仅仅应该注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发性,培养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发性与主体意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进行思考、如何有效学习,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能力,这才是初中教授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年03期
[2]唐弢;;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18年14期
[3]薛旭;;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新课程(下);2018年07期
[4]梁洁华;;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