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的锻炼与培养,这就为农村中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保障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首先正确认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如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对策研究,希望能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做出一些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课堂 现状 教学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师能够以学生客观条件为基础,以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为依据,充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发展的规律,促进并实现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实施,关于农村如何有效结合当地实情有效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农村教育工作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就这些问题展开对策探讨和分析,才能为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一、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1.农村中学对体育课程缺乏正确认识
体育运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体育运动理念。农村中学有的地处偏远地区,学校领导及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重,认为体育课程只是辅助性科目,对学生的发展无关紧要,对中学体育课程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2.农村中学体育基础条件较差
虽然目前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是农村中学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还是相对比较薄弱,难以支撑新时代学生体育锻炼的外在要求。同时在农村中学看来,体育课程还未完全被重视,学生活动场地小、硬件配备跟不上,甚至有些学校体育课时安排不足,体育教师常年缺编等现象是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扭转传统的教学思想,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正视体育运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将教育资金投入到位。
2.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交通设施条件较差,许多优秀的体育专业教师不愿到农村学校教学,造成人才走不进来;二是农村学校的体育老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是因为很多老师是从其他学科借调过来,临时帮忙,根本或者很少参加专业的体育培训,而且体育项目的专项经验严重不足,因此,从学校层面上来讲,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为老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化培训机会,积极开展与校外先进学校的沟通合作;从老师自身方面来说,就是要主动参与教学研讨,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把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带活”。
3.充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常常受到场地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从教学形式入手,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跑,自制沙包进行踢毽子比赛,也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团体跳绳、步调一致、或者两人三足等游戏。
4.因材施教,注重层次化教学
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全体性运动,更是一项个体发展的运动,而体育教学除了要对全体学生实教,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实行层次化教学。比如,要根据农村中学生对新鲜体育运动项目不感兴趣的特点,适当引入一些热点的体育赛事,为学生补充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实质,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有正确的改观。并且要充分结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体能方面的差异、反应能力方面的差异、爆发力方面的差异等等,做到因材施教。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许多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考核制度还是采用一次性的考核办法,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能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机制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有的学生天生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那么他就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安静,不喜欢激烈的对抗运动,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差,所以在考试成绩排名中就比较靠后。因此,我们提出,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评价不应仅停留在单一的考试成绩上,还要将学生平时课上表现和运动的积极性纳入考核机制,重视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运动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不断深入发展,中学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校和老师更要正视体育运动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通过充分结合农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萍.提高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7):184-185.
[2]杨少义.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J].甘肃教育,2019(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