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也是会得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本身是重要的德育方式,但是如今的道德与法治课,与现实生活出现一定的脱节,导致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对素质提升的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实现生活化德育,让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更加有效。
关键词: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生活化教学
前言:新课改迅速实施,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对初中生加强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性培养,对初中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让初中生进入到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生的情感道德和法制观念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可以将初中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并建立良好的学习目标以及道德观念。
一、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概述
德育生活化是在学校开展德育课程的时候,让教学和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道德与法治课中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对初中生展开德育措施,让初中生在生活情境中实现对德育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强化初中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品质,并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1]。德育注重的是以生为本,初中生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表现,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生活化德育,可以让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加强理解,并对内心的情感进行深化,让德育的目的顺利实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的方法
(一)发挥生活活动育人功能
教师要想改变提升初中生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让初中生体会到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道德与法治课中很多的初中生成绩以及表现都不是非常突出,在学习中没有体会到成就感,甚至很多时候因为成绩差,会觉得非常有挫败感。教师需要让初中生形成信心,并对学习保持良好的积极性[2]。
很多的初中生精力旺盛,对学习存在一定的厌恶,甚至容易走上弯路。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的引导,让初中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一些教学活动,让初中生的兴趣被集中到学习上。比如可以开展一些球类活动或者手工活动,将德育的目标融入到这些活动中,让初中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良好的成就感。比如为了强化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参与法律知识竞赛的活动,让初中生积极对一些法律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活动的方式,实现对初中生的有效教育。
(二)紧密联系生活,多角度进行德育
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德育内容,其实多数是比较枯燥的,让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总是没有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师完成教学的任务,教师要及时了解初中生的一些心理情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入生活化材料,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到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置德育的情境[3]。让初中生进行一些小品的表演,发动初中生参与一些爱心捐赠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初中生可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力,并意识到现实生活和德育之间的联系,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不断对社会问题加强了解,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德育一定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初中生的心理可以健康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带领初中生进入到生活中,在生活情境中强化初中生的道德意识。
(三)深度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标要与初中生的生活联系,这样初中生会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道德。德育的开展中运用生活材料,可以给初中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将生活为导向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探索一些适合生活化教学的主题以及资源。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要想为初中生安排问题,其实是比较有难度的,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灵活解决。教师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翻译成初中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生活主题,用这样的方式,缩短初中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借助生活化教学,营造出非常轻松以及良好的氛围,初中生在解决各类生活问题中,会不断实现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吸收。
结论:总之,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可以将初中生的热情充分激发,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况,结合时代的趋势,将一些生活材料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中,提升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并借助生活化教学促进初中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贵珍.基于主题情境探究的法治意识培育——以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15-18.
[2]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20-223+170.
[3]顾莉,刘雪纯.“让学引思”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6):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