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对中职教育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的中职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的管理还存在不足。因此,中职班主任以人本主义视角来观察和管理行为偏差的学生,对于促进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本主义;中职班主任;行为偏差学生;管理
引言
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好,又受到了中考失利的打击,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再加之个别教师对他们冠上了“差等生”的标签,导致部分中职生产生了自卑与自暴自弃心理,以至于行为上出现了偏差。例如,违背社会与家庭的规则,侵犯他人与集体的利益等。这些行为偏差其实是一个违法行为发生前的信号,学校、教师、家长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的疏导与纠正学生的行为,避免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1中职班主任特点
中职班主任属于职业教育内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就实际情况而言,中职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还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学校只有全面开展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教育,才可保障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中职班主任需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确保班级内的学生全员全面发展。中职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相比,因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所以部分中职班主任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即便这样,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对中职学校行为偏差学生实施人本主义的策略
2.1班主任要深入了解中职学校行为偏差学生的家庭背景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人本主义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教师只有足够深入,才能全面把握。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简单地了解了学生父母的工作情况和家庭成员是不够的,对于父母的婚姻状况、个人素质、经济能力、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这些情况的了解非常重要。当然,班主任和家长之间一定要有正向沟通。有些家长并不愿如实告知班主任家庭的情况,怕破坏孩子在班主任心中的形象。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和家长两方面来补充对家庭背景的了解。当深入地了解了偏差学生的家庭背景之后,班主任就能够准确判断,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问题。
2.2“犯错误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犯错误效应”认为,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犯错误效应”在教育中也经常发生着微妙的作用,当教师犯了一些错误或暂时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放下情感包袱,获得心理安全感,可以消除被批评时的紧张情绪。因此,中职班主任在面对行为偏差学生时,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程度。因为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错误或违纪行为就否定学生。在谈话中为消除学生的情感负担、顾虑,班主任可以适当制造条件故意犯下小小的错误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谈话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2.3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引导
利用这种效应时,主要是利用好教师自身对于学生的期望的作用,引导学生往教师期望的方向进行发展与改变。中职学生在潜意识里都希望得到教师对其的更多关爱与重视,在进行行为偏差学生的引导工作时,要求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的行为偏差而去全盘否定学生,从而抑制批评学生甚至于体罚学生。在进行处理时,要求班主任就事论事,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工作,再进行下一步的判定。例如:有许多学生在行为上出现偏差情况,不是有意为之,更多的是为了得到老师的重视,增加自身的存在感。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需要更多地去鼓励学生,去更多地关注他们。
这样,教师提出自身对于他们期望后,这些学生会更加努力的往教师的期望发展,能够更好地促使其去反省自身错误改变不良行为。也可为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减少行为偏差学生的数量,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4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想要改善学生行为偏差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首先应强化学生的家庭教育。班主任应充分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家长积极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要改善家庭教育模式,不能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品行,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的调整家庭教育方法。家长要给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关心,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2.5“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中职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面对行为偏差学生,班主任不能够一味批评和否定,或者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惩罚学生。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有部分学生出现偏差行为只是为寻找存在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多表扬鼓励他们。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后,学生就会想办法朝着教师的期望努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然后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6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中职学生产生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常被家长责备、被同学嘲讽、被教师作为反而教材、被社会贴上了“差生”标签,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以至于产生了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虽然他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优点与长处,教师应给予行为偏差学生足够的关心与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唤醒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减少行为偏差的倾向。例如,对于寻找存在感而出现偏差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通过多肯定与鼓励他们,多关注他们,让他们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偏差,从而发自内心地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
2.7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引导偏差学生时,不能总提要求、总是埋怨。班主任经常容易说“你再这样下去,班级扣分都扣光了!”这其实并不能让学生深受感触。因为学生想的是“班主任是因为班级扣分才找我,这是为了她自己。”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变成学生的心态,自己的思维变成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加深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感情纽带。
结语
中职生的基础虽然较差,但是他们的素质与智力并不差,他们的接受能力强、适应性强、操作能力强、思维敏捷,中职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爱与关心,希望得到肯定与表扬,通过行为偏差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只有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给予此类学生足够的关心与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正确的引导行为偏差的学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避免学生的行为偏差问题越来越严重。当然,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和感化之路依然漫长,须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携手合力。孩子一生的转折点值得我们所有的付出。
参考文献
[1]洪书源.“人本主义”教育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教育评论,2018(4):148-150.
[2]郭明慧、王后雄.从教育的本质观谈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和学生观[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76-79.
[3]叶宛珍.“人文关怀视野下的中职男生班班级管理研究—以浙江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