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 -----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黄彩苹
[导读]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妙用情境教学法,进行策略分析,仅供借鉴。
         摘要: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师生角色作出明确定位,需要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教师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亲身参与探知,获取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在实践中巧妙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师生共同探索,收获知识、快乐、能力等。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妙用情境教学法,进行策略分析,仅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巧妙运用;策略探析
          引言:过去教学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少顾及学生主体性,不能有效引导其融入课堂,致使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能力未能得到培养,阻碍了学生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知识吸收和灵活运用。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打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真实情境,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乐于互动与参与,具有自我探索的积极性,主动进行思维活动。
一、打造生活化情境,引发共鸣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取得良好的反响,符合教改提出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要求,助力于让其在积极情绪主导下参与和融入,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探究收获知识和能力,促使其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数学教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用其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从这就能看出,数学脱离不开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打造生活情境唤醒其这方面意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提高利用知识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情境打造,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熟悉,学生身临其“境”,已有的经验被牵引出来,对教学有极大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探索,动脑思考,并结合掌握知识与生活经历,可更好理解知识,各种能力也将得到发展与提升。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因为情境法的巧妙运用而焕发活力,趣味十足,与小学生认知特点吻合,师生一起促使教学进程推进,达到共同提升效果,且保证了学生快乐成长。
如在教到“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就可利用生活情境,勾起参与兴趣。设置商场购物情境,学生在书包、文具盒、橡皮等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然后将其放在课桌上,接着进行虚拟交易。学生自主选择商品,在结算前核对商品的数目以及价格,自主计算总价。模拟收银过程,利用暂时制作的货比交易,训练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换算,思维更为灵活,主动性强,拥有浓厚学习兴趣,学会使用人民币购物。
二、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开动脑筋
数学教学中问题占据主要地位,其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是思考活动的开端。可以说,整个数学教学与学习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先发现问题和抛出问题,继而去分析与探索,最后完成问题解决,这个期间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处于一个主动思维阶段,各种能力将在实践参与中有所突破,必定会实现能力提升。

不过,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干巴巴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不见得去思考,对于这个年龄段他们来说缺乏吸引力,懒于动脑,留出的思考空间容易大脑放空。基于此,教师需将问题用一种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如设置问题情境,这样能引起学生注意,最终促使其积极融入问题探究,在思考与谈论中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同时确保多种能力发展。
设置问题情境可最大程度激起思考欲,使其实实在在参与问题探究,不过需注意的是,问题情境设置应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结合,这样做好处是降低了思考难度,同时让其认识到前后知识联系,同时起到了强化与巩固已有知识目的。问题探究中思维灵活且敏捷,是一个自主构建知识与思维结构的过程,有利于融会贯通所学内容,各种能力共同发展。另外,问题情境创设需面对所有学生,不能超出学生就近思维区,把握好难易的尺度。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设计问题情境,先展示动画图片,情境为小明和小花家门前都有一个大花坛,小明家是长方形花坛,小花家是平行四边形花坛。两个小朋友经常为究竟谁家花坛面积大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欲,相较于直接讲面积公式,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一些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两个图形面积很相似,由于之前学习过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公式,通过拼剪的方式以及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三、设计合作情境,促进共同提升
小学生数学课堂需在学生学习中,提供合作机会,除了能培养这种必备品质,使其将来有更强社会适应性,还能使其在合作中进行相互启迪,分享对问题看法以及思路,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有助于所有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
设计合作情境中,必须保证具有合作必要性,还有就是科学分组,组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合作情境诱导下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每个人参与,教师则要去观察,在其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做好引导和启迪,最终总结和评价。
如在学习“统计”这节课,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课本中主图,然后布置任务:这个班级学生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组内成员积极加入到数据搜集与整理中,观察图形统计图,相互合作与思考中生成扇形统计图,明确其能反映出部分在总数中百分比,学会读图与看图,掌握各种统计图特点与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和有效应用,确保师生一起促进教学顺利推进,使学生身临其“境”,实实在在参与和探究,亲身参与中收获知识、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使其快乐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国[1]. 身临其"境" 共同参与 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 000(012):P.116-116.
【2】王璨. 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21).
【3】马柏林. 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 学周刊, 2019, 394(1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