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为本。学生需要作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积极构建知识结构,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组织和协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巧用学习支架,剖析学生学习思维:依托学习支架,找准学生知识的空白点,然后搭建学习支架,打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最后借助学习支架,给予学习生长点。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活化知识,发展思维。
关键词:学习支架;语文学习;知识空白点;知识连接点;学习生长点
正文: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时为了达成学习目标显得吃力,无从下手,这种时候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以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获得学习的方法,运用知识,活化知识进而转化为技能。
一、依托学习支架,找准知识空白点
各种研究表明鼓励学生学习内在动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要先找准学生知识的空白点,制造认知冲突,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知识的空白点就是学习需求,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水平-学生当前学习水平。根据专业的等量关系,我们要弄清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水平,以及当前学习水平。
学生学习目标水平可以从教材中找寻。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篇章页明确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很明晰。如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时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根据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的重点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学生不仅要了解点面结合描写场面,还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作,这就是本单元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
学生在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已经接触过点面结合的描写,对点面结合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点”就是对某个事物的具体描写,“面”是整个场面的描写。而准确的来说,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从这里可以明显发现,学生知识空白点,“点”不仅仅知识某一个事物的描写,还可以是对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如,《开国大典》一课中“阅兵式”部分,写了步兵、炮兵、战车师……这里的一个方阵也是一个点的描写。这与学生以往的认识——“点”指的是某一个事物产生了认知的冲突,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空白点,确定这个部分是本课学习的具体目标。
通过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当前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找准知识的空白点,真正立足学生需求,目标的制定也就更行之有效。
二、搭建学习支架,打通知识连接点
在确定学生具体学习目标以后,我们要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打通新旧知识的连接。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并为学习者提供支架和支持,帮助他们跨越“最近发展区”,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中一个学习目标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交流感受。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我们要会从外表入手,然后描述性格,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会忽视人物的外表分析,对于性格也都只能停留在“活泼、严肃、胆小”等等比较常见的性格特征上,往往无法深入思考体会人物特点。因此,我们需要搭建的支架是人物的外表分析和性格特点推断。通过表格式学习支架的搭建,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入手,并且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内容深入思考人物,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了这样的学习支架,降低了学习任务,明确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习起来也就更顺畅了。
我们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语文阶段学习的特征和已经掌握的语文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探究的体验中,实现自我构建。
三、借助学习支架,给予学习生长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称为一种思索活动。”语文教学不仅只是交给学生语文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提供适宜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中,逐步发展思维,活化知识,内化所学知识技能,称为独立的学习者。
学生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以后,或多或少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如果相关学习戛然而止,那很难说过段时间学生是否还如当前这般熟练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要让知识能熟练运用起来,最好的方法便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需要通过更多的课外内容的增添去熟练知识的运用。
如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阅读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提问可以从“课文内容”、“课文的写法”、“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等角度去思考,如果学习仅仅是到此为止,那学习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结束单元学习的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生长点,让知识活化,让思维发展形成技能。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方式去熟练知识的运用,在学习后面单元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运用第二单元学过的方法从多角度提出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可以制作提问单(如下图),让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慢慢养成提问的习惯,直到熟练运用后,便能脱离学习任务单。
提问角度 问题内容 问题筛选(给有价值的问题打上勾) 问题对你的帮助
针对内容提问
针对写法提问
联系生活提问
针对文中的启发提问
其他角度提问
综上所述,巧用学习支架能明确学生学习需求,连接新旧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通过学习支架的延伸运用,能让学生的知识在应用中活化,深化为自己的知识,达成建构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骑象小学堂,小学整本书阅读笔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语文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45-47
[3]王雯雯,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刍探 [J],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