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与开发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姚珊珊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当下严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与解决策略。
        摘 要: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通过有关资料来对学习科目进行一定的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课题来进行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除了团队合作能力之外,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多的学习思维。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当下严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与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型学习;运用开发

在当前的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领域业的兴隆。而在高中教育过程中,教育部门已经将教育重点转向成为培养学生基础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展现出了独有的优点以及特性,为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好处以及便捷。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其次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后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以往的单纯知识储备型人才转变成为了拥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因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应用人才也属于未来发展的必行趋势,但由于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陈旧,导致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依旧无法消除,高中语文教学还处于没有完全过渡的阶段[1]。这导致高中语文教师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与努力,却难以培养出拥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教学成果极其不明显。在当今这样的现状下,想要培养出创新性人才需要进行改变,首先需要教师将教学思维进行转化,从以往的教师为主体教学转变成为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活动。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不断的灌输知识,而学生仅仅是在被动的记忆与接收,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引起学生的自我思考,导致学生对思维的锻炼不够强烈。而在当下的高中教育过程中,依旧没有改变,高中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对高中语文课堂产生了严重的厌烦以及厌恶,以这样的心态进行学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各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以高中生独有的活力特点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着能够让高中学生锻炼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将未来的发展目标得到明确化[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课堂主体位置转让出来,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设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进步与前进。
二、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通过长时间的影响与转化,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得到改变,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也能够形成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研究学习后愿意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寻找更多的学习渠道以及知识扩展面。除此之外研究性学习还能够尽量多的,帮助学生实现课外实践,这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未来的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必将得到普及,这也是主要的教学趋势[3]。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一)高中生需认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知识,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主体力量,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般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确认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这也能够帮助高中学生在语文的快乐学习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向研究性学习目标进行迈进。只有让高中学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带给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想要得到更好的进步,那么就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尝试与分析[4]。


(二)创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文章主旨大意,让文章的艺术气氛以及艺术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题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同时感受文章隐藏的深刻韵味。再次,教师需要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性活动来对文章拥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而教师在学习任务结束之后,还需要为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外时间对文章进行知识探索与扩展。最后,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与他人沟通自己的学习想法,激发学生小组内部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整体学习思维。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由于原文属于演讲稿题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演讲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演讲,学生能够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演讲结束后的课堂讨论也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三)正确选择课题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过于深刻的内涵解读,这会让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烦感。而在学生升入高二高三后,学生对于语文线索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一些更加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学生处于高中哪个阶段,教师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育方法才能够取到最好的教学效果[5]。在教学《素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动作、故事情节入手让学生分角色发现人物的美和体悟文章主题,可以以李春波的歌曲《小芳》的曲调自行创作,把素芭不经掩饰的深刻和动人的灵魂美以及她悲惨的命运写下来,唱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融进课本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得到心灵的震撼。
(四)给研究性学习创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未来的发展中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体系,不应该单单以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价,更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评价,以鼓励和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除了学习兴趣之外,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创新意识等等重要想法,这些都是学生宝贵的思维精华。教师还需要注意评价过程中不能够用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学生的学习是拥有个性化且具有开放性的,有些学生更重视成绩,而有些学生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两者并没有高下之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未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程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语文是一门具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想要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注意研究性学习在整体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时间点以及应用策略。只有教师的教学想法以及教学意识得到了全新的突破,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国家与人民贡献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小娜,张荣云.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5):31.
[2]陈林霞.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模式[J].现代交际,2018(05):51+50.
[3]周月芬.从网络热词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40-41.
[4]张凡.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影响[J].文教资料,2016(31):41-42.
[5]朱喜斌.开展创新阅读,提升创新意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利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2):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