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肩负的重大责任。基于此,本文将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先学后教,加深理解”“分层评价,树立信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导入;先学后教;分层评价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注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注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学生今后语文学习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容乐观的是,长期以来,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不当以及学生对语文学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致使教学质量及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避免传统教学弊端,深化学生语文认识以及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的精彩与否对一节课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而情境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能够有效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创造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如:媒体情境,能够使课堂导入内容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形象;游戏情境,能够使课堂导入内容更加趣味横生;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激活其语文思维等等。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切身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疑问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导入环节变得更为趣味横生、活力四射,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帮助学生取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学习收益。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会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比如我会在黑板上写下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举手发言,在学生各不相同的回答中,我再引入下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国,还会有家吗?让学生进行短暂的思考,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并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从课文的反复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课堂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思考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深入理解和认知。又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会以媒体情境作为课堂导入的方法,即: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女娲补天》动画片,并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同学们,你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谁能够简单说一说这部动画片的主要内容呢?”以此来打开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奥妙的兴趣之门,使其在兴趣的主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教学之中,进而有效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二、先学后教,加深理解
先学后教法是新课改以来一种高效且实效的教学方法,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能够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人,既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在小学教育阶段,因学生年龄较小,其各方面能力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在采用先学后教法时,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用该教学法,如: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与探究,以此来有效弥补学生自学、理解等方面能力的不足。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放权,可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完成对新授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此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学习潜力。另一方面,经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切实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除了要为学生进行精心讲解外,也要鼓励学生再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总结,并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提示,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并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我会采用先学后教法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按照“以优带劣”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我会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本首古诗词,并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为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如: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根据注释理解全诗大意,旨在让其从字词的表面的对古诗有基本的认知,接着,我再引导学生以细读的方式进行,比如“第二句中的‘秋风’这一意象,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第三句中的‘促织’让学生了解到诗人内心的回忆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最后,待学生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利用课前精心制作的PPT课件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书写“促、深”两个生字;“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书写下来;“萧萧”指的是风声,“梧叶”指的是梧桐树的叶子,古人常用“萧萧”与“梧叶”来描写秋天的景色等等。除此之外,在课堂结尾时,我还会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分层评价,树立信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切实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那么,又该如何有效达到这一目的或效果呢?毋庸置疑,分层评价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分层评价法来给予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如:在教学“我的心爱之物”这一习作课后,待学生掌握描述物质的方法后,我会让学生以“我的心爱之物”为写作主题,在课堂上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并给予其作文进行分层评价,即:对于作文质量较好的学生,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对于作文质量较为不理想的学生,我会以激励、指导”为主,必要时,我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以让该类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并将其转化为写作动力。另外,我还会积极鼓励学生以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展开自主评价,以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坚定的写作意志,促使其养成良好写作习惯,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写作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作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吕东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114.
[2]闫敬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名师在线,2019(3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