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被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进而在落实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优化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崭新的教学思想,落实情境教学法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应用直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是一种美的存在,但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较为抽象,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可能会认为阅读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应用直观情境让学生欣赏阅读文本之美,进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真切化的环境中品味阅读之美,从而达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雨巷》这首现代诗时,首先,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动画短片《雨巷》,让学生观看着烟雨蒙蒙的江南中诗一样的画面,当学生的眼球被吸引到课堂后,我为学生介绍了作者。然后,我指导了学生这首诗的朗读方法,再以随文配图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中字里行间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苦闷、惆怅的情绪。之后,我为学生拓展了几首阅读起来较为美的诗歌,让学生做了积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渐渐使学生有了良好的审美情趣。最后,我再次播放了这首诗的动画短片,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愉快的结束了这首现代诗歌的学习。这样,我通过应用直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让学生爱上了阅读现代诗歌,切实达到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应用生活情境增强学生阅读动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而在过往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忽略了生活和教材间的联系,造成了课堂缺乏生活化的气息,从而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应用生活情境的意识,让学生发现阅读的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我引导学生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节时,首先,我播放了《烛光里的妈妈》,引发了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想起了生活中与父母的一些事情,为学生主动阅读这篇文章打下了基础。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去阅读这篇课文,对文章中父母爱的阶段性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把握了文中对“爱”的剖析。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脉络及行文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最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生活情境,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切体会到了文中蕴含的深远意义,充分实现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应用合作情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合作情境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被认为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这一方法的落实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懂得应用合作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而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充分理解阅读内容,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讨论对四大名著的认识,对学生说道:“其中《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甚至于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然后,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了这篇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为学生顺利阅读课文打下了基础。之后,我设计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走进了文章的阅读之中,进而在引导学生做阅读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红楼梦》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书,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应用合作情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优化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极为强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学习水平,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高洁.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67-68.
[2]雷明.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