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王玲玲
[导读] 职业高中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中等职业技能为主的学校
        摘要:职业高中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中等职业技能为主的学校,就全椒县而言,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高中,他们进校的文化课分数从300分到400、500分不等(总分815分),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学生本就薄弱的语文基础条件下便成了一大难题。但语文及阅读对于学生的内在修养、思维深度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文便以契合学生学情为基点,就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话题,从抓基础、重背景、注自主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职高语文 学情 阅读教学
        语文及阅读被职高学校的学生所忽视,不仅由其自身文化基础所决定,也由语文与职业技能之间存在遥远距离的刻板印象所决定,但始终无法否认的是,学生是“愿不愿意学”的最终支配者,并非语文学科的“有无用”,而是“有无趣”、学生“能否懂”,即教师所教内容及方法是否契合学生自身的基础与兴趣。所以,落实到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上,我们便可将“契合学生学情”作为原则,而将具体的教学方式定位为抓基础、重背景、注自主此三者。
        1.抓基础,遵循从语言、思维到人文主题的逻辑
        职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文本文篇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但职高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皆为名家之作,而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语言艺术底蕴,加之语文教师惯有的概述式、整合式、评论式的教学风格,学生紧跟教师思维的学习便更为吃力。因此,在能使其“懂”、并生“兴趣”的目的下,所需遵循的第一原则即为“抓基础”,即从语言、思维到人文主题,由浅至深的逻辑。
        例如: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我则在同学们文本初读之后,先就文中的重难点词句进行了提炼讲解,如“幽微”、“踌躇”、“怨府”、“俨然”、“瑟瑟有声”等,以奠定同学们对于文章意义理解、文本情境想象的基础。在此之后,我则引导同学们对文本结构进行了划分:对祝福景象的描述拉开序幕、祥林嫂突然死去作为结局但放置于文首以设置悬念,而后将祥林嫂初到鲁镇作为开端、祥林嫂初卖改嫁为发展、祥林嫂再到鲁镇为高潮、再次描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与之前的开首相呼应。如此,同学们则能够清晰文本写作思路,对文本情节、创造艺术手法等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而不会在对故事情节的大致览观结束之后,只有些许表层化的“同情”、“怜悯”等的情绪感受。之后,则便是在小说文体下的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描写等的分析及最后对于文本人文主题的总结: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则能够有效契合学生的思维基础水平及节奏,使其在“听得懂”的基础上有“愿意听”的欲望。


        2.重背景,引入作者经历或时代社会背景辅助解析
        在阅读教学中,相对于对单纯文本本身的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理解、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还当属对支撑文本建构的背后真实时代社会及人物故事的了解。因为其相比于文字而言,其呈现真实存在过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经历及生活图景,而给人以深刻的体会。
        例如:若还以上述鲁迅的《祝福》一课为例,为促进同学们对文本主题及文本经典性时代价值的理解,我则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对于祥林嫂真实原型的多种说法,以让其深切感知到旧时代底层劳动妇女所真实承受着的压抑与痛苦。其一为:上世纪30年代鲁迅与许广平居上海时来照看孩子的保姆王阿花,她做事又快又好,但是受丈夫虐待从乡下逃至上海谋生。有段时间,只要听到有人敲门,便失魂落魄式地跑到楼上躲着......其二为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所述:
        周氏始迁祖八世祖派下中房的媳妇。她丢了一个儿子,经常找鲁迅的母亲鲁瑞喋喋不休地倾诉,如同疯了一样......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现了旧时代中国底层妇女生活状况的真实影像,以使其更生出对于真实旧时代历史中底层妇女的认知与同情来。在此之后,我还向同学们讲述了作者鲁迅在这样封建落后的历史时代中所做的救人救国的卓越贡献。以此在增加学生听讲兴趣的同时,更深化其对文本的理解、更提升其对作者、文学的感知及其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
        3.注自主,营造活跃课堂氛围以促学生言论自主积极
        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标及契合职高学生学情特征的原则下,除却在教学内容层面及教师教学角度所做的“抓基础”、“重背景”的革新,在学生角度下,基于其较为活跃的身心特征,则应将“注自主”作为另一革新方向,以在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及语文本身广阔的话语圈特征的同时,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课堂上,我并为将此“自主”等同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此不仅无法起到使同学们对于语文生兴趣、愿学习的目的,还会给其强迫、压抑的不良感觉而促其更排斥、更厌倦语文学习。反之,我采取的则是自由发言、小组主题探讨、分组辩论等此类开放化、灵活化的方式,以激发起全体同学的自由发声热情,在形成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开启其思维、加深其认知、激活其情感。如为保证论述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我们还将《祝福》作为举例,在此文按照上述逻辑的讲述完毕之后,我则让同学们结组以针对“现代女性地位及出路”此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这极大调动了班上女同学发声的热情,以此为基础,男同学也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反驳、认同与新观点的提出,此中亦有对祥林嫂人物的结合,而此则必伴随着学生思想的深化及对文学之社会意义的认知。
        总之,职高学校的语文教育由于学生的特殊性而亦应以对学情特征的契合为突出点和基点进行革新探索,而具体革新举措则应沿基础、背景、自主此三大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宁海娟.如何提高职高语文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09):231.
        【2】马耀花.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4(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