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使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图文并茂、能够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教学情境,改变了以前的教师单纯靠粉笔和黑板的方式,实现了教学的信息化。为此,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也是很必要的。本文从三方面出发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作业
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且其已经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资源被整合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了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可以说,信息化手段既是教师的好帮手,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但是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教师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下面本文从三方面来具体谈谈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有许多种,应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不同而不同。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得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更高,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时,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创设一种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情境,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有效掌握。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情境,还是一种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一课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们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但是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不知道相应的季节农作物是什么,甚至一些小学生认为在秋季要收割小麦,这样的错误认识使人啼笑皆非。但是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结合情境教学,运用图片信息或者视频信息,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各个季节的农事活动和风景,即春天里百花开,夏天里收小麦,秋天里打玉米,冬天里瑞雪兆丰年。这样,在多彩图片或者动态视频的帮助下,小学生可以积极地投入课堂,也对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在信息技术创造的情境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感知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二、加强微课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中,不得不说微课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为教学工作提供许多益处,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一定的微课,做好一定的预习。此外,在课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不理解或者掌握不牢固的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课。微课时间短、针对性强,能够适应碎片化的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积极研究微课教学的价值与应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狐狸养鸡”一课时,文中有许多生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动画播放。随着动画中故事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会接触到本节课中的生字。借助视频形式呈现生字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的动物形象进行角色扮演并要求学生以动物角色说出生僻字与写出生僻字。实现课堂氛围优化与学习效果増强,体现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又如,在进行形似字区别教学过程中,如“胡、湖、葫、蝴”等相似字时可以录制一个微课,用文字对应的图片或视频等促进学生根据不同字展开不同联想,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利用微课进行巩固。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优化作业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作业的量与质,同时注意作业的形式。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来改革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切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充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设计语文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多样的作业形式促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到家后,上网搜索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搜集一些视频观看,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然后第二天在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有着充足的完成热情,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又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利用一点时间将一些完成得认真优秀的作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出来,以这样的作业评价来让学生将作业重视起来。
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当下教育教学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通过对信息化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可知,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创设有效的情境,同时辅之以微课手段,再利用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以上是本文关于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几点论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的教师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陈静怡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报,2017.
[2]孙文娟.运用教育信息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