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痛病房在骨科日常护理中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黄丞茜
[导读] 研究将无痛病房引入骨科日常护理中的临床影响。

                 黄丞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401120)
[摘要] 目的 研究将无痛病房引入骨科日常护理中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2019年4月到2019年11月在院治疗的54例骨折患者进行平均的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无痛病房管理,称为实验组;另一组不采用,称为常规组,通过分析两组的疼痛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来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骨折患者疼痛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护理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结论 无痛病房管理对于临床上日常护理有积极影响,显著降低了骨折患者的疼痛水平。
    疼痛反应是一种危险信号,是提醒人们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应激反应。疼痛会导致应激水平上升,与内分泌、循环紊乱相关并发症如睡眠障碍、血压上升、心血管事件、便秘相关[1]。疼痛是医学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骨科患者中,在术后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且有较长持续时间,导致骨科患者无法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康复训练。为了保证患者在术后能够顺利的康复,保证康复训练顺利的开展,该次研究将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的日常的护理中,评价其临床印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笔者所属医院骨科科室2019年4月到2019年11月在院治疗的54例骨折患者为研究的样本数据,患者选取标准:1.患者精神意识认知正常,可进行疼痛评价;2.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治疗;3.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意识认知失常;2.患者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期,3.排除非骨折疼痛患者。最终将筛选出的54例骨折患者随机且平均的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组),其一般资料为:实验组,男性骨折患者18例,女性骨折患者9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3.243.4)岁;常规组,男性骨折患者15例,女性骨折患者12例,其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4.37)岁。两组一般资料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无痛护理。主要护理手段包含:1)科室内安排无痛护理专业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无痛护理记录表、评估表;2)疼痛宣教,告知骨折患者相关疼痛的概念及发生机制,让患者认识自我疼痛管理及一些疼痛护理策略,增加患者依从性,当疼痛发生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针对性疼痛护理。对于患者的骨折程度、骨折原因针对性的进行疼痛干预,如严格的躺卧体位管理、四肢的保暖、合理的理疗及压疮的预防。4)合适的心理干预。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处疼痛及骨折后是否能完全康复有较大的担忧,包括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术后的康复训练,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如介绍成功案例,介绍科室团队成员及擅长的研究领域体现团队专业水平,消除患者顾虑。5)灵活的非药物镇痛方法,比如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或者肌肉放松、按摩、冷敷、热敷等。6)病房内、走廊等相关无痛病房区悬挂疼痛登记表及疼痛基本知识图画。7)采用NRS评估疼痛程度,针对于疼痛评分在4NRS10之间的患者,护士应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递增式增加镇痛药物等级进行疼痛药物干预,并每隔2h观测药物效果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副作用。8)环境干预。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夜晚噪音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痛疼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得到的数据采用软件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疼痛情况、管理满意度的检验方式分别选择为,结果表现为、%,数据统计结果呈现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两组患者从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详见下表:


3.讨论
舒适是人的基本需求,当最基本的舒适达到后,便想进一步有更加舒适的体验,正如人的衣食住行一样,从步行到自行车,再到电动车、汽车; 以前从吃饱穿暖到现在要吃的好吃得健康,穿得好穿得时尚。但人类一旦生病,舒适受到威胁,疼痛及各种不适症状代替原本舒适的身体[2]。住院使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到医院后患者需求的舒适只有依赖医院来提供。当患者因骨折住院时,并不在乎室内环境,疼痛使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所以大多数的患者将解决疼痛首要放在首要位置[3],且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与职业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为疼痛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也是无痛护理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只有无痛,才谈得上舒适,因此创建无痛舒适护理病房就是患者的基本需求。患者希望,输液无痛、抽血无痛、插管无痛、手术无痛……如患者有疼痛不适,护士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以减轻痛苦[4]。护士不仅要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使用无痛技术,还要让患者在无痛护理中感觉到舒适。疼痛是生理不适的内在因素,要使患者舒适,护士就应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痛苦,但疼痛原因未确定前,必须谨慎,治疗原发病按疼痛处理原则去对待[5]。笔者在所属病区对骨折患者进行无痛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使患者对无痛护理更加认可,无痛护理流程更加清晰,进而更容易进行护理配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文研究表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在疼痛评价与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因此,将无痛病房管理引入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琴.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3):151-152.
[2].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
[3].许德凤,王杰军,郑莹,等.上海市癌症止痛现状调查.中国肿瘤,2001,10(7):389-392.
[4].杨玫,叶琴琴,杨亚娟.对护理人员处置癌症疼痛知识的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42-43.
[5].赵继军,沈峰平,邱彩锋,等.癌痛管理知识教育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