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期   作者:杨克涛
[导读] 在以往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方式中,受时代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摘要:在以往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方式中,受时代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问题与缺陷,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水文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进而使资源出现了大量的浪费和流失现象。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文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将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更新与改革,必将影响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探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点
         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特点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而水文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不仅专业度高,而且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与管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的设施工程建设大多在复杂的地理环境条件中进行,与河流的流向、分布密切相关,其建设项目内容多,覆盖广,规模并不是很大。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一般工程设施完整,可处置多种情况,其工程设施站点多、覆盖面广,但很多地方存在交通及通讯不便的问题。同时,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不集中的设施站点、不通畅的交通和通讯等都加剧了设施工程建设的难度。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原因
         2.1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无法对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生产都与水资源息息相关,因此对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水资源使用需求。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具有现代意义,能够有效划分并整合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2.2信息化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还能够早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可维护各区域间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平衡,促进各区域间水资源管理经验的交流。提高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
         2.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加强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密不可分,该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三维仿真技术、数学模型以及网络技术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采集与自动化监测,管理者通过对采集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可见计算机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者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监测是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方式,已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监测数据报送形式,缩短了数据汇总阶段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对水文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确性。在保证数据时效性的同时,使数据更准确可靠,能为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水质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
         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3.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制定并落实管理机制、监管制度、审查制度,以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责任制的制定及落实,使各部门了解自己的职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制定、落实水利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可确保水利水资源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3.2做好水文监测设备管理工作
         为保证水文监测设备可稳定、安全运行,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水文监测设备的管理。另外,应尽量选择国内外先进水文监测设备,以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监测效率及监测质量,为水利工程建设及发展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同时,我们应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升水文监测设备利用率。为保证水文监测设备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我们应加强对这些设备、仪器的养护,在发现故障后及时进行维修。


         3.3建立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当中,应建立完善数据信息系统。为提升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应在建设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地区安装水位显示器、视频监控、雨量传感器等设备,以便相关部门监控、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情况。以往,我国大多选用短波无线通讯网传递水文水资源信息,但是此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水利事业发展要求,因而我们应利用现代化科技及时采集、传输水文水资源信息。通过建立数据信息系统,可及时采集闸位、水位计等信息,并将信息技术传输给监管中心。
         3.4建立完善的数据传输系统
         为了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推动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应建设规范的信息数据采集平台,对信息进行统一处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应用超短波无线通讯网络技术和数字微波通讯网络技术。与传统单一形式的通讯技术相比,这两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都能够有效满足当代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也较为贴合,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路径,能够对基础信息、图像信息及音频信息等进行快速传播,可满足各种数据的传播需求。而无线网络技术犹如锦上添花,对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助益作用,有效推动了水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3.5推动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应选择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增强人才稳定供给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密切程度,从而推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明确,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价值。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对水资源的配置及节省程度进行评价与总结,体现出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3.6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应用
         目前,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中,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被不断的开发利用,在水文信息资料的整编和存储、水文信息遥测系统、地下水的监测与管理、水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广泛应用。
         1)在水文数据的整编与存储中,已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体系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库,同时开发了测验软件系统、整编软件系统、洪水预报软件系统等加以辅助。
         2)目前,对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技术已颠覆了传统的数据收集、观测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下,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被及时处理和分配,通过实时数据的反馈和分析,建立水情自动遥测系统,实现对水流量和降雨量的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监控等,充分利用水情数据信息及时发布相关情况,为洪水的预报提供理论数据和水库水量的调度进行科学化管理。
         3)在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监管过程中,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对地下水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库,不仅对区域地下水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同时根据计算机软件输出各类图片、表格,利于对地下水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分析。
         3.7组建优秀管理团队
         为提升水利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组建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在此情况下,我们不仅应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聘用具备专业知识及能力的人才。另外,还应该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科学制定奖惩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以提升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意识。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必然要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检测系统的信息反馈效率,推动了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伟,潘俞静.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6-77.
         [2]冯璐璐.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9,37(2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