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书佳?
(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099)?
【摘要】目的 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不同时窗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综合组:27例患者,高压氧综合治疗;一般组:27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时窗疗效。 结果 在24h内治疗,综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26例);一般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24例),无显著差异(X2=1.0800,P=0.2987)。在24h-2周内治疗,综合组治疗有效率(92.59%)高于一般组(70.37%),差异性显著(X2=4.4182,P=0.0356);在2周后治疗,综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1.48%(22例);一般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18例),无显著差异(X2=1.5429,P=0.2142)。 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在发病2周内可实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听力水平,但2周后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应把握治疗时机。
【关键词】时窗;突发性耳聋;高压氧;临床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急症,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影响因素包括内耳血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临床表现为听力在短时间内下降,多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1]。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循环系统,但不能干预耳蜗变化,效果较差,而高压氧可双向调节血管,在特定状态下还能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患者听力水平[2]。故本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旨在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不同时窗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综合组:27例患者,高压氧综合治疗,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在27-68岁,平均年龄(43.52±5.63)岁;病程分布在1-16天,平均病程(8.14±3.79)天。一般组:27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25-69岁,平均年龄(42.17±5.49)岁;病程分布在2-17天,平均病程(8.94±3.27)天。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患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沟通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方法
一般组:行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综合组增加高压氧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时窗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在各种频率状态下,患者听力恢复正常。(2)显效:治疗后患者听力提高不低于30分贝。(3)有效:治疗后患者听力提高水平在15-30分贝之间。(4)无效:患者听力提高水平低于15分贝。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ng)
在24h内治疗,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X2=1.0800,P=0.2987);在24h-2周内治疗,综合组治疗有效率(92.59%)高于一般组(70.37%),差异性显著(X2=4.4182,P=0.0356);在2周后治疗,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X2=1.5429,P=0.2142)。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病因复杂,会引起血管及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引起耳蜗血液出现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由于耳蜗神经节细胞、毛细胞、螺旋韧带具有较高的氧敏感性,若耳蜗处于缺氧状态会影响其功能,导致耳聋[3]。近年来,高压氧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可双向调节血管,引起脂质过氧化,促进耳蜗微循环,将其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优异的临床疗效[4]。但相关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时窗对临床疗效会产生影响,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治疗,可实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随着时间推移,疗效会不断下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4h及2周后治疗,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在24h-2周内治疗,综合组治疗有效率(92.59%)高于一般组(70.37%),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在不同时窗治疗,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在发病后24h内,常规药物与高压氧均能实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而发病后24h-2周内,高压氧的临床疗效更为优异,能显著改善耳蜗缺氧状态,恢复患者听力,但发病2周后进行治疗,两种方式均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故患者在出现突发性耳聋时应早治疗,促进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在发病2周内可实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听力水平,但2周后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应把握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崔勇,王炎,钱晓伟, 等.针刺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2):1319-1321,1328.
[2]李凤娇,张明,薛新中.巴曲酶联合耳后激素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77.
[3]樊建华,石润,齐勍.地塞米松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7):2259-2261.
[4]陈鹏,罗家胜,高卓平, 等.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基强的松龙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1):59-61.
[5]曹慧玲,张小莉.预见性告知护理应用于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中对症状及负性心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7):3064-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