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国内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使得旅游行业发生很大的变革,与此同时,农村产业的经济链也得到相应发展,使农村在经济上有很大的突破。本土旅游逐渐形成自我特色,由当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基础形成的乡村旅游日及特色小镇,既为本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国旅游业在转型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特色小镇;景观建设;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1 特色小镇推进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1.1共享城乡两地幼稚资源,降低投入成本
特色旅游小镇的成立,是一个多种要素作用下的产物,不管是从政治上,还是市场等多方面都是有利条件。特色小镇从最开始的分散化以及单一性逐渐扩大产生为互帮互利合作共赢的运营模式,同时还带动了城乡两地的经济。把乡镇的餐饮、观光旅游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进行了合理的整合,有利于跟乡村旅游有关的所有产业同时进行转型。逐渐的整合成有关系的产业链,带动了食宿、健身以及娱乐等多种行业,把每一个行业相结合,并建立互信环节,从而把生产的成本降到很低,跨行业资源相融合,共同支撑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所以,依靠特色小镇的不断健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自身优势,更具创新精神。
1.2构建跨产业链接,引领旅游活动的消费需求
在跨产业的结合,以及旅游发展高潮的推动下,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认可及更充分的推广,在此激励下特色小镇有了新的需要,能与目前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以及新的技术相之匹配,旅游趋势逐渐走向乡村地区。通过把旅游观光活动硬件条件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把潜在的文化消费激发出来,促进了新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浙江、福建以及江苏等地都存在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镇文化,尤其是它们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以水游乐区等作为基础,快速形成了有自我特色的小镇游乐项目和观光景点,很大程度改变了受众对原有乡村旅游活动的认识,加大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1.3加强合作发展,加快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理念已经刻入人心,加入了跨产业的不断提升。为了达到发展目标,就需要各行业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优缺点互补。特色小镇的旅游业之所以可以发展扩大,主要依靠其充分地把优缺点互补,互帮互助的优点运用到实践中,并且从搭建平台、更新经营管理的方式和转变旧观念入手,使得特色小镇能够不断的完善自身。同时使农村的社会风貌能很好地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还能加强社会凝固力。比如,有的城市会根据自身特点来发展旅游,分水镇顾名思义,就是以当地的溪湖旅游度假村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具有地域特点的主题小镇。努力把本地的民间传统,以观光的形式,跟现代化的游玩进行融合。在此期间可以与商业性的社会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把各个地方的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大大的提升起来,不仅可以使受众的体验感加强,还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使乡村旅游成为文化宣传大使。
2 目前国内特色小镇在景观建设上面临的发展问题
2.1乡村旅游的弊端,规划不合理引发生态破坏
投资商都想在短时间内大量回收利益,造成很多乡村旅游业在对景观建造时,都以快收益,快投资,快投放为目标,根本没有从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特色、文化发展的方向进行全面的分析。特别是针对特色小镇景观项目的设计和运营,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景点,仍然仅限于农家乐等作为特色,这样单一的项目设计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受众的新奇心,更何况有的景观存在不雅的暗示词汇,使得本乡村应该有的朴实和简单的美感大打折扣。
在对小镇进行特色改造时,为了大面积的施工往往会把乡村周边的土地、水体和林木进行破坏,又建设中常常出现资金跟不上的问题,所以最后会造成很多河流以及耕地被闲置出来,致使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料,以及生活的污水不能很好的进行解决,从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2建设规划定位不明确,开发式建设千篇一律
小镇特色越来越受欢迎,其运营方式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产业的革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途径,同时还推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使乡村旅游产业达到了自身的价值。小镇的特色旅游系统重要组成部件就是景观的建设,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查、规划和测试,要精准的把握住每个消费者差异需求。在现在这个发展期间,小镇旅游景观建设有些问题还需要处理,大部分小镇旅游特色的建设缺少专业性的人才,兴办和经营的形式过于单一化等。特别针对乡村本地的自然风光、文化的资源爱护与使用上,很多观光景区比较重视在模式上的流行因素,一味的盲目跟风,往往会忽略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让人感觉所有景区建设都是一样的风格,游客看不到能吸引眼球的元素,更感受不到新奇的体验感,这样就很难达成旅游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3 特色小镇景观对接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改善方案
3.1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乡村旅游项目的独特性
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把国内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式作为基础,根据当地固有的人文自然因素,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依照地域的不同来建造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在建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受众的消费观念的不同,需求也是多元化,特色小镇在前期建筑要做好定位方向,同时还要参照当下市场流行消费的需要,在进行创新时融入本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把户外休闲的体验景区、度假形式的旅游景区和生态化旅游景区等区域分块设计并与景区建设相结合起来,从中还可以表现出当地文化传统,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乡村旅游不仅包含历史文化,而且还有现代社会流行元素,从而更加突显了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和多样化。
3.2加强参与反馈,丰富人文内涵
为了使受众者来乡村旅游时,提升大家的参与性,达到自身体验的意识感,需要小镇在建设时,营建出自身的优势,使其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加强观光项目的人文景观。想要打造出具有乡村本土的自然样貌,同时还具备丰富的人文景观内涵,首先要有全套的配置服务,比如,农事生产观光、户外自驾旅游和田野露宿野营等,可以让游客融入其中,亲身体验和参与,使特色旅游小镇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以激发特色小镇潜在的消费理念;其次,要加强农村、政府、企业等跨行业之间的互帮互利,跟新的消费理念相结合,把特色旅游小镇的景观不断革新,慢慢形成当地资源共赢的发展局势。
4 结束语
目前特色小镇在进行景观建设时,整体筹划欠缺科学性、景观建设定位不够清楚、容易跟随大流没有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要把景观建设的革新作为主要目标,把已有的经营方式和思维理念更加完善,启动乡村旅游业的多方面、开放式和整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宁. 基于特色小镇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J]. 农业经济, 2018.52.
[2]叶文倩.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旅游服务业发展研究——以庐江县汤池镇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 174(06):15-16.
[3]黄硕. 先行先试 构筑梯田特色小镇——崇义上堡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老区建设, 2017(21):43-46.
[4]张烨, 胡玲玲. 创新驱动助推廊坊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J]. 河北农业, 2017, 267(06):65-66.
[5]赵兴国, 张东强. 特色小镇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施甸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10):169-175.